訂單接到手軟是什么感覺,中秋國慶“雙節”前后,臺兒莊區邳莊鎮滄浪廟村村民孫中艷感觸最深。他不僅自營了兩家民宿,還幫著村莊打理“滄浪人家”水鄉民宿項目。
“從9月中旬開始,每天都會接到預訂雙節假期住宿的游客電話,10月3日至10月6日,全部8套民宿的36張床位沒有一張空床,部分房間還根據客人需要加了床。只可惜我們的民宿規模有限,好多游客沒預訂上房間。”孫中艷高興地告訴記者,“‘雙節’期間我們的營業額有3萬多元。”
北京游客付俊博經朋友推薦來到“滄浪人家”民宿,他說:“門前小河淌,路邊掛紅燈,清新的環境,淳樸的鄉風,加之帶有濃濃‘鄉愁’的民宿……我看到滄浪廟村的第一眼就感慨,如果在這有個家該多好。”
幾年前,這里還是另一番模樣:環境臟亂差,道路泥濘,出行不便,百姓怨聲載道。“這里是市級貧困村,全村920人,村集體經濟收入不足3萬元,村民出門在外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滄浪廟村人。”村黨支部書記王來平說。 “每年兩家民宿的毛收入大約十五六萬,雖然幫助村里運營民宿沒有月工資,但可以參與項目年底分紅,我每年的純收入十余萬元,比經營民宿前翻了好幾番。”孫中艷說,2015年在當地企業從事銷售工作的他,遭遇企業破產后待業在家。王來平看中了孫中艷的營銷能力,說服他參與到“滄浪人家”水鄉民宿項目之中。 談及下一步的打算,王來平說,滄浪廟村將繼續擴大民宿規模,堅持“走出去”學習與“引進來”結合,想方設法提高民宿特色、做出品牌。“同時,統籌協助做好歡樂頌田園綜合體等項目建設,穩步改善基礎設施,在生態秀美、村民富裕、村風文明的道路上持續進步。”
通過外出學習,村干部認識到,民宿的發展模式對村莊的經濟帶動作用明顯。反觀自身:小季河穿村而過,是得天獨厚的濕地資源;距離游客如織的臺兒莊古城景區東門直線距離僅1000米,是臺兒莊古城溢出效應最佳承接地。“旺季時,景區周圍的酒店床位都非常緊張。村‘兩委’及黨員代表多次開會討論得出結論,村里發展民宿前景廣闊,源源不斷的游客是最好的資源。”王來平說。
發展民宿的前提是美麗宜居。滄浪廟村通過向上爭取扶持、村集體自籌、企業捐贈等多種渠道對村內整體環境進行綜合整治,實施硬化、美化、綠化、亮化、凈化,并于2016年開始規劃“滄浪人家”水鄉民宿項目。項目概算總投資600萬元,分3期進行,全部建成后可提供民宿房間100間,重點打造住宿民房16套,釣魚臺4處,同時發展采摘園、農家菜園、生態養殖等。目前,已建成民宿8套,2016年10月1日投入運營。
如今的滄浪廟村,不僅僅是“滄浪人家”水鄉民宿一枝獨秀,還相繼開展了光伏發電、電商合作、溫室大棚、歡樂頌田園綜合體等項目,可謂是百花齊放。平均村集體年收入30萬元左右,2018年村集體收入更是達到了40萬元左右。2018年滄浪廟村黨支部作為臺兒莊區唯一一個村黨支部班子喜獲“全省干事創業好班子”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