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莊市山亭區圍繞鄉土人才隊伍建設,堅持人才向鄉村一線集聚、政策向鄉土人才傾斜。活躍在基層一線的“土專家”、“新農人”正逐步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力軍。
眼下,正是冬桃成熟時節,在山亭區水泉鎮板上村,村民邵澤坤正忙著在自家的桃園里采摘冬桃。“今年產量不孬,桃的價格也很好,一畝地能產3千斤左右,一共四五畝地,三四萬塊錢。”
好收益得益于水泉鎮引進改良的冬桃品種國慶紅。在以前,板上村主要以種植老品種冬桃為主,產量尚可但是甜度不夠,市場認可度不高。此時,鎮里有名的“土專家”倪祥彬幫板上村解決了難題。
倪祥彬從事農技工作20多年,對果樹種植深有研究。“最終決定引進國慶紅這個冬桃品種,經過近幾年的發展來看,這個品種有很多優點,像個頭大、顏色鮮艷、口感好,深受消費者的喜愛。我們全鎮目前冬桃面積發展到8000多畝,年產值5000余萬元。”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近年來,為更好地發揮鄉土人才的作用,山亭區由人社局牽頭,實施了鄉土人才振興計劃。在注重發揮土專家特長把好種植關的同時,山亭區積極培育電商“新農人”,為當地農產品銷售搭建好網絡平臺。
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鄉土人才正逐漸在農村的廣闊天地里大展才華、大顯身手。目前,山亭區已培育各類“土專家”200余名。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把人才振興放在鄉村振興的重要位置,吸引更多鄉土人才回歸,培養更多的‘土專家’,讓鄉土人才真正香起來、強起來,為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山亭區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副主任陳景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