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消防執法改革的意見》、應急管理部2018年第12號公告和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打造精簡高效政務生態實施方案》以及省消防救援總隊《關于打造精簡高效政務生態優化消防監督執法五項措施》要求,結合我市消防工作實際,日前,市消防救援支隊制定了優化便民利企服務六項措施。
簡化行政審批程序。辦理公眾聚集場所投入營業前消防安全檢查時,部分可通過部門交互獲取的信息,不再要求單位和個人提供,精簡審批前置三項申報材料:不再要求申請人提交消防產品質量、裝修材料防火性能合格證明文件,消防執法人員現場檢查時通過“中國消防產品信息網”查詢;不再要求提交自動消防系統操作人員職業資格證書和建設工程消防驗收(備案)文書,改為部門內部核查;不再提交營業執照復印件,由審批部門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詢。內部核查和查詢結果通過電腦截圖、圖片等有效方式存檔備查。消防技術檢測等服務結論不作為公眾聚集場所投入使用、營業前的消防安全檢查的前置條件。
推行差異化消防監管方式。全面推進落實“雙隨機、一公開”消防監管,逐步實現“雙隨機、一公開”消防監管信息系統與市級政府監管平臺互聯互通、開放共享,并將抽查計劃和檢查結果及時在“棗莊消防”微信公眾號進行公示,大力推行差異化消防監管模式,對風險較低的行業領域,或者守法守信記錄良好的單位,降低抽查比例和頻次;對發生火災事故或存在重大火災隱患、嚴重消防違法行為拒不整改等違法失信行為的單位,增加抽查比例和頻次;對消防安全重點單位(含火災高危單位),作為重點監管對象。建立重點區域重點監管制度,對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的重點區域、單位實施全覆蓋重點監管。對于消防監督檢查發現的情節輕微并能當場改正的違法行為,不予處罰;對主動消除或者減輕消防安全違法行為危害后果的,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對檢查中發現存在重大火災隱患的單位,一律提請政府掛牌督辦。
深化消防政務“云辦理”。推行消防事項“掌上辦”,將消防服務大廳與“愛山東”APP有效銜接,深化數據共享應用,推行證明材料在線獲取、申請材料跨部門復用、申報材料網上提交,方便群眾辦事。全面應用“社會消防技術服務信息系統”,消防技術服務機構及人員執業登記,實行材料網上提交、線上辦理。取消消防設施維保檢測、消防安全評估機構資質審批,企業辦理營業執照后即可開展經營活動;取消電氣安全檢測審批,取消滅火器維修資質審批,不再納入消防技術服務管理范疇。消防職業技能鑒定報名,不用出具工作證明、社保證明等材料,實行材料網上提交、線上審核、網上繳費、準考證網上發放,實現辦事群眾“少跑腿”。
打造消防宣傳“云課堂”。在“棗莊消防”微信公眾號開通消防體驗場館預約平臺,群眾可通過網上預約,定期實地就近參觀消防救援站、消防科普教育基地。聯合大眾網,推出“云游”系列消防科普教育活動,通過網絡科普消防安全知識,展現消防救援隊伍新形象。適時開展網絡消防直播課堂,宣傳消防法律法規、消防技術標準、消防安全知識,免費提供培訓課件資料,接受社會單位、群眾消防宣傳培訓申請,針對性開展火災撲救技能和消防疏散逃生培訓。開展“消防大篷車進鄉村”活動,每月組織消防宣傳車走進鄉村街道、田間地頭,開展消防宣傳培訓。
提供消防技術服務支持。根據行業部門、社會組織和單位申請,免費提供消防安全培訓、聯合開展消防演練等服務,幫助、指導單位制定專業、全面的火災隱患整改方案。暢通互聯網站、熱線電話、來信來函等渠道,主動接受社會監督,24小時接受、解答群眾涉及消防監督檢查、消防安全等咨詢事項,及時受理查處舉報投訴,廣泛征求社會各界對消防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不斷改進消防工作方式方法,提高群眾滿意度。
深化執勤救援服務。強化“防消聯勤”和“一呼百應”機制,深入開展重點單位“六熟悉”工作,指導單位完善火災應急處置預案,加強實地演練。在重大節日、重大活動期間,派駐力量在重點區域駐點值勤,第一時間到場展開和組織施救,加強滅火救援技戰術研究,減少火場水漬損失和次生災害,最大限度控制災害、減少損失,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在依法承擔以搶救人員生命為主的應急搶險救援工作的同時,提供旱災送水、排澇等社會求助,積極為民排憂解難。 (記者 劉振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