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構建和諧社會,教育是堅實的基石,而家庭教育又是整個教育大廈的基石。家庭教育是家長融化在愛之中的教誨,是人生的第一課。因此,要搞好家庭教育,家長們必須增強家庭教育的學習能力。
這份“青少年家庭教育調查報告”指出,在當前的家庭教育中,有69.7%的家庭顯示出親子關系的緊張與不足。隨著孩子的成長,家長的關注點不斷發生變化。調查顯示:從關注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到學習問題引發家長的大范圍焦慮,家長和孩子的溝通頻率、質量大幅下降,一些家庭出現了親子關系惡化的狀況。調研人員認為,親子關系緊張,主要源于家長對青少年身心發展狀況及家庭教育認知的欠缺,從而引發了矛盾升級。
這一現象在我們身邊也很常見。不教孩子寫作業,父慈子孝;一教孩子寫作業,雞飛狗跳。寫作業成了家長與子女間最大的矛盾,而考試成績、班級排名成為了大多數家長了解孩子學習情況的主要方式。有些家長為了躲避教孩子寫作業的噩夢,直接將孩子送到教育機構,讓別人來幫自己教孩子。漸漸地,家長和孩子的溝通頻率、質量大幅下降,家長不知道孩子的心理狀況,孩子不愿意跟家長溝通交流,親子關系出現了溝通上的矛盾。
其實,當前家庭教育薄弱,除了家長的不重視外,也有家庭教育認知的偏差問題。很多家長和教師都認為,孩子成績好壞代表著教育的成功與否,重智輕德成為家庭教育的普遍趨向。也因此,當孩子出現心理問題時,家長一臉茫然、無從下手,完全不明白問題來自哪里。
為此,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教育部門都強化家庭教育工作,開展家庭教育主題宣傳活動,將家庭教育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父母這個職業不是與生俱來的,是要學習的。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不斷完善自己,要孩子改變,首先自己要改變,不能一門心思只想著孩子的改變。作為父母,只有不斷學習,才能跟上孩子們成長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