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中明確提出,建立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加強和創新互聯網內容建設,落實互聯網企業信息管理主體責任,全面提高網絡治理能力,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加強網絡生態治理,是建立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的需要,也是維護廣大網民切身利益的需要。
涉網違法行為嚴重破壞網絡生態。形形色色的網絡暴力、人肉搜索、招搖撞騙等網絡違法活動,污染網絡空間、擾亂網絡秩序、危害網絡安全,不少人深受其害,廣大網民對之深惡痛絕,要求嚴格治理的呼聲也持續高漲。盡管國家相關部門從完善法規、加強監管等層面做出了堅持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積極成效,但網絡戾氣、網上違法現象仍然讓人防不勝防,某些個案造成的后果還相當嚴重。順應新時代依法治國的形勢發展要求,進一步推進依法治網、強化網絡生態治理,必要性不言而喻。
網絡暴力威脅網絡安全和社會安定。人肉搜索、網絡暴力的破壞性之大、危害性之重,人們早已感同身受。因不堪網絡暴力選擇自殺、因遭受網絡圍攻謾罵而走上不歸路、因人肉搜索張冠李戴讓無辜者“躺槍”等現象時有發生……向人肉搜索、網絡暴力說“不”,越來越成社會廣泛的共識和公眾共同的期待。
維護網絡良好生態關乎公共利益。網絡是為社會公眾提供服務的重要平臺,不是宣泄、堆積負面情緒的垃圾場;尊重網上表達自由,不是可以信馬由韁、不守德和法的邊界;網上監督威力無比、不可或缺,但善意、正氣不能靠爆粗和暴力的張揚,沒有理由以違法的方式去圍攻違法的行為、以失德的方式去圍觀不道德的言行。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旦網絡秩序和生態遭到破壞,上網用網的獲得感、安全感就無法得到保障,社會的穩定與和諧就必然受到威脅,誰都難以獨善其身、置身事外。
人人行動起來,做網絡生態的守護者。互聯網是家園不是江湖,容不得快意恩仇式的乖戾、任性。文明上網、理性發聲、依法用網,網絡空間才能風清氣正、共享共贏;嚴守公序良俗和法律法規的底線和邊界,才能遏制網絡負能量的滋生,守護好我們的網絡獲得感。《規定》為網絡生態治理提供了基本依循,既需要相關職能部門盡職盡責加強監管執法,更需要各類網絡平臺切實履行起主體責任和廣大網民加強自覺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