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全市各級黨組織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認真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堅持開門搞教育,廣泛聽取群眾意見,接受群眾監督,解決群眾實際困難。
堅持拓寬渠道,暢通與群眾聯系的“點”。我市各級黨組織積極搭建載體,疏通渠道,廣開言路,通過個別訪談、召開座談會、設立公開電話、電子信箱、新媒體留言、市長熱線、政商直通車等方式,收集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打造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信息渠道,建立起與群眾聯系的紐帶。市公安局開通“棗莊公安”微信服務號、“棗莊警方”微信訂閱號、“棗莊公安”微博、“棗莊110”微博、“棗莊公安”頭條號等信息渠道,將9600110便民警務熱線、微博、微信等8類渠道的民生訴求全部納入民生警務平臺一網受理、一站辦結、一口回復。市財政局采取調研走訪、黨組織和黨員“雙報到”、談心談話等方式,面向基層財政、第一書記幫包村和“萬名干部下基層”幫包企業等30余家服務對象,征求意見建議20余條。市審計局廣泛征求區(市)審計機關和相關單位的意見建議,及時調整審計項目計劃草案37項,其中涉及民生10余項。市體育局向基層訓練單位、場館單位、體育運動協會、體育健身企業、基層黨組織及黨員代表、健身群眾,征求干部作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侵害群眾健身權益、推進體育工作等方面意見建議42條。市婦聯通過在網站、微信公眾號設置征求意見欄,向機關各部室、直屬單位發放征求意見表,向各區(市)婦聯發送征求意見函,征求意見建議27條。
堅持沉到基層,打造和群眾聯系的“線”。各級黨組織堅持深入基層、深入一線、深入實際,注意了解平時難以聽到、不易看到的新情況新問題,掌握第一手資料。滕州市組織70名省市縣鄉村振興服務隊員、111名第一書記、1200余名駐村干部進村入戶,發揮宣傳員、情報員、監督員“三員”作用,開展“田間講堂”“村情懇談會”310余場,累計走訪群眾1.3萬余戶。市中區由區級領導帶隊,成立11個調研小組,對全區169個村(社區)進行走訪調研;開通志愿服務網,注冊志愿者2700余人,志愿服務團隊近200支,開展志愿服務50余次。臺兒莊區組織技術志愿服務隊,深入養殖場(戶)開展科技服務活動,舉辦技術培訓班,面對面解答群眾在養殖生產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幫助提高養殖水平。棗莊高新區開展“四進”活動,組建紅色朗讀者隊伍深入農村、社區、企業、學校,通過朗讀《中國共產黨章程》、十九大報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等形式,走好學習教育的群眾路線。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開展“政企面對面·人社服務日”活動,采取“一問一答”形式,現場解決企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市教育局開展“萬名教師進萬家”活動,深入學生家庭了解情況、聽取意見,全面推行小學課后服務,解決部分家長按時接送困難問題。
堅持為民服務,鋪開讓群眾滿意的“面”。各級黨組織及時匯總發現的問題、聽到的意見,分析問題癥結,提出解決思路,拿出實招硬招。薛城區推行“連心五送”活動,組織機關黨員為基層送政策、送健康、送法律、送科技、送服務,以服務為民的實效,即知即改發現的問題。山亭區開展黨員干部結對幫扶貧困戶活動,組織4747名區鎮級黨員干部,結對幫扶10997戶貧困戶,幫助他們發展項目、提供崗位、增加收入,落實“兩不愁、三保障”政策。嶧城區充分發揮“榴鄉訴遞”作用,對企業和群眾反映的問題,第一時間分析辦理反饋,全面落實“一次辦好”改革;推出“2335”服務承諾,用實際行動辦好利民實事。市交巡警支隊聚焦民意民聲,主動回應群眾關切,組織開展車輛登記銷售企業快捷代辦、租賃車交通違法處理簡捷快辦等便民新措施,每年將惠及全市18家租賃企業、1260余名承租駕駛人和近8萬車主,節約交通成本100余萬元。市審批服務局深入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推動“一門辦理”“一窗受理”,深化“一次辦好”,實行“一枚印章管審批”,持續優化窗口服務質量,不斷提高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和精細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