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棗莊市新舊動能轉換項目推進會召開,棗莊市委書記李峰講話,市委副書記、市長石愛作主持。
會上,李峰通報了兩天來與會人員現場觀摩后的打分統計,上半年五區一市及高新區項目推進情況有了結果:第一名滕州市,第二名高新區,第三名市中區,第四名薛城區,第五名臺兒莊區,第六名嶧城區,第七名山亭區。李峰總結時說,這次考核,前三名分值差距不大,市中、高新區趕上來了,滕州要有危機感。其他排在后幾名的區,要正視差距,增強壓力,奮起直追。
李峰說,一年兩次現場觀摩,是市委、市政府確定的一項制度性安排,也是貫徹落實省委“工作落實年”“七賽七比”的重要舉措。這次觀摩目的很明確,就是讓大家看一看、比一比,找到差距、發現不足,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全力推進下半年項目建設。
李峰指出,通過兩天的現場觀摩,總的感到,各區(市)、棗莊高新區在“雙招雙引”上項目過程中各有特點,都有亮點,也有薄弱點。從觀摩的項目看,既有總投資30億、50億的大項目,也有高科技、高成長的好項目,像航天科工產業園、騰龍精線、啟迪亞都智能制造項目投資均超過50億元;中建材生物識別芯片代表了芯片材料產業的最新方向,發展前景十分廣闊。既有“騰籠換鳥”的項目,也有“筑巢引鳳”的平臺,像天瀚新能源、錢塘食品、巨成新型建材有效利用閑置的廠房、土地,盤活了沉睡資源;國檢集團、新醫藥產業園通過搭建平臺,聚集了高端人才、前沿技術,孵化了新的產業。既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也有新興產業茁壯成長。像正凱紡織、遠通紙業,緊緊依靠技術改造、產品研發,實現了“老樹發新枝”;像智光光纖、豐元鋰能不斷延伸產業鏈條,一年一個臺階,實現了開枝擴冠、滾動發展。
李峰說,項目的背后是付出、是汗水。繼去年棗莊市“雙招雙引”、營商環境、脫貧攻堅取得好名次后,全市廣大干部,一鼓作氣、乘勢而上,攻堅克難、爬坡過坎,不議論、不守舊、不懈怠、不推諉,一步一個腳印地干,一場硬仗接著一場硬仗地打,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狀態。上半年,全市GDP、財政收入、三駕馬車等8項指標增幅,有6項位次前移,4項高于全省平均。7月28日,劉家義書記到棗莊調研,對棗莊工作給予了肯定,為我們加了油、鼓了勁。希望大家珍惜來之不易的好局面、好氛圍,堅定信心、保持定力,把各項工作不斷推向前進。
李峰指出,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棗莊市在項目建設中還存在諸多薄弱點和差距,突出表現為“四個不夠”:一是體量不夠大。上半年,新開工外來投資10億元以上項目僅有10個,除滕州市和高新區實現招引50億元以上項目的實質性突破,其他區的一些項目仍然偏小偏弱。二是質量不夠優。科技含量不高、創新能力不強的問題依然突出,像這次觀摩的很多項目,看起來設備、技術、工藝有了改進,但仍然是買雞下蛋的多、自主孵化的少,掌握核心技術、占領產業前沿的更少。三是推進不夠快。110個市級重點項目,僅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39.6%,至今仍有14個項目未開工。四是關聯不夠緊。項目布局還比較零亂,規劃引領不突出,產業集約集聚集成發展不明顯,存在“碰到什么上什么,哪里有空哪里建”的簡單思維,與現有特色優勢產業結合不緊,產業鏈條延伸不長,主導產業不主導,相鄰企業不相聯。
李峰強調,要抓住關鍵環節不丟,盯住問題短板不放,抬高標桿、自我加壓,努力實現“雙招雙引”和項目建設的新突破。
會上,滕州市、棗莊高新區、市發改委、市投資促進局負責人分別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