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學不如上學輕松,放假更是進入煎熬模式。對很多中小學生及其家長而言,這是最深切的感受。暑假一到,很多孩子就立刻被家長送進了培訓班。據(jù)央視最新調查,在北京的一家培訓機構,記者向客服人員表示,想要給孩子報名,參加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暑期培訓班,被告知7月份開課的班級基本已經(jīng)報滿了,最后幾個名額幾乎要靠搶才行。
培訓班的火爆程度可見一斑,而其培訓內(nèi)容也多為超標,就是提前學習下學期課程內(nèi)容,否則“開學就會被同學落下”。不許超標培訓的禁令,教育部門年年發(fā)文、三令五申,可培訓班為何依然如火如荼?
原因能找出一大堆,比如家長想讓自己的孩子更加優(yōu)秀、培訓機構及一些所謂的教育專家四處販賣焦慮,相關職能部門對超標培訓查處不力,致使嚴肅的紅頭文件淪為一紙空文……可這應該都不是根本性的原因,都沒有找到引領培訓市場風起云涌的指揮棒。這個指揮棒,不在校外培訓機構,而在校內(nèi)的規(guī)則,就是選擇學生以及認定好學生的標準。被采訪的家長們就直白地表示:主要還是為了升學擇校。
的確,就算是奧數(shù)比賽取消了,可變相的點招考試仍以奧數(shù)為主;教學大綱里就那點內(nèi)容,可由各學校組織的考試面試中,卻主要看超標內(nèi)容;班上的一些孩子提前上了輔導班,學得輕松自然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超標內(nèi)容學校不讓教,但是平時會看、考試要考,這能怪家長焦慮嗎?能怪培訓機構雞賊嗎?能怪相關機構不下狠手治理嗎?答案似乎都是否定的。特別是校內(nèi)教育與某些升學考試內(nèi)容之間的知識鴻溝,更為校外培訓市場的發(fā)展預留出肥沃的空間,也把家長逼上了不得不如此的單行道。透過網(wǎng)上一些家長分享的孩子參加小升初、中考面試的題目,便可見端倪。
這么多年摁倒葫蘆起來瓢的事實證明,讓家長端正心態(tài)、讓培訓機構注意操守、讓職能部門負起責任,都還只是揚湯止沸的治標之舉,而非釜底抽薪的治本之策。治本就要找準病根,不把指揮棒上的問題解決掉,向校外培訓機構揮去多大的殺威棒都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現(xiàn)狀。一位培訓機構工作人員“北京這些孩子,特別是海淀的,哪個孩子沒有上過輔導班”的反問,或許有些夸張,但足以讓一些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汗顏。減負減負,孩子的負擔沒減下來,正在于通過校外培訓班可以在校內(nèi)“撈分”。
治理校外輔導亂象,功夫在校內(nèi)。抓不住七寸,發(fā)再多的文、表再多的態(tài)、組織再多的專項治理,也難見成效甚至無濟于事。該教的學校要教好,不該考的不要亂考,指揮棒方向對了,問題才能迎刃而解。不超綱教學能做到,不超綱考試會很難嗎?(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