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潭公園美景
美麗高樓村
植物園一角
●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注重留存原始風貌,突出獨特風格設計和民俗特色化改造,做到“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亮點”。
●堅持城區、村居、庭院、農田、林網一起抓,大力實施路域景觀提升工程,打造天藍、地綠、水清、人和的綠色生態家園。
●圍繞“生態園林城市”建設,先后對日月山、韓龍山等25個山體開展“生態大綠化”活動,涵養“城市之肺”,打造“綠色氧吧”。
林村相融,林田相依,林路相伴,村莊掩映在綠色之中,農田掩映在綠色之中,大道掩映在綠色之中……初夏時節,站在高處望巨山,儼然隱藏在綠色中的大花園。
薛城區巨山街道地處市駐地中心城區,近年來,街道黨工委、工委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將綠色崛起作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把街道當作花園來打造,逐步增加轄區人民的綠色體驗和感受,用繡花功夫做好提升區域生態內涵的“加法”、釋放生態優勢的“乘法”……逐漸形成“山巒層林盡染、平原藍綠交融、城鄉鳥語花香”的生態景觀,讓綠色發展成為新名片,為“美麗巨山”建設增添了一道道驚艷亮麗的風景線,一幅“四季常青織錦繡,五彩繽紛如畫圖”的美麗生態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鄉村美如畫
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就要做實做厚生態家底,已成為巨山街道黨工委、工委一班人心中最重要的擔當。“打造美麗巨山,共建共享綠色生活,首先必須保護好、傳承好巨山的一方山水。我們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時,注重留存原始風貌,突出獨特風格設計和民俗特色化改造,做到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亮點。”街道黨工委書記杜克允如是說。
依據巨山實際,巨山街道堅持城鄉同步,宜林則林、宜果則果、宜花則花,突出“加高、加密、加綠、加彩、加花”的特色,精心布局,點綴應季花卉,科學規劃實施一村一品綠化特色村工程。僅今年就先后投資210余萬元,在來泉莊、高樓等村實施村內道路兩旁精品綠化9000余平方米,栽植法桐、紅葉石楠球等灌木2000余株,地被苗木33萬余株。栽植枇杷、百日紅、桂花等灌木苗木3000余株,草坪5500平方米,建設園林小品、花架、長廊300余平方米。以“鄉村振興戰略”為依托,街道還實施了“美麗巨山”建設拉動綠化精品工程,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三年提升行動,高標準推進村內游園節點打造,做到綠量整體增加,高大喬木與彩色灌木、四季花卉相融合,石雕造型作點綴,盡顯人文氣息,打造了一大批凸顯“小而美”“小而精”的“袖珍公園”。投資220萬元建設4000余平方米的來泉莊村文化、休閑廣場、綠茵健身場,栽植玉蘭、梅花類苗木及體現地方特色的鄉土樹種2000余株。投資100余萬元,在小呂巷村打造游園節點3處,實施綠化4000余平方米。
開窗看綠,花草的清香給城鄉百姓帶來一天的好心情,更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這幾年,巨山人最直接的感覺和最大的體會就是:家門口大大小小的公園、綠地變多了,盡收眼底的是綠色的長廊,滿目蒼翠,出門更加賞心悅目了。
路域溢炫彩
紅燈綠樹,藍天白云,行走在祁連山路、黃河路巨山段等路段,人們驚喜的發現,路兩側草木蔥蘢,花團錦簇,一條條道路綠染如黛,一個個花壇五彩繽紛,徜徉大道小徑,移步換景,讓人疑在畫中行。
近年來,巨山街道以創建生態宜居街道為目標,堅持城區、村居、庭院、農田、林網一起抓,按照城市綠化標準規劃設計,大力實施路域景觀提升、通道綠化提質工程,打造天藍、地綠、水清、人和的綠色生態家園。投資130余萬元,高標準打造店韓路大呂巷段綠化景觀帶,栽植法桐、高雪松等喬木1500余株,紫玉蘭、紅瑞木等花灌木類苗木10萬余株;打造景觀石、造型樹、雕塑等景觀節點4處、鋪設草坪3000余平方米。投資30余萬元,對綠道巨山段補植樹木及花卉2000余株。條條道路披上新衣,扮靚了一路風景。路域美,生態美,生態添彩成效凸顯。
逐“綠”城鄉美
夕陽西下,人們三五成群步入龍潭公園在湖邊漫步休憩,波光粼粼,偶有微風拂過,柳條婆娑,翩然搖曳,讓人們盡享生態建設帶來的惠民福利。
一汪碧水,折射出巨山的河湖之變,更濃縮著巨山人對生態文明建設持之以恒的追求和堅定不移的決心。近年來,面對鄉村振興路上的“綠色大考”,歷屆巨山街道黨工委、工委一任接著一任干,從保護一泓清水、一脈青山入手,將生態環保藍圖一以貫之繪到底。近年來,圍繞“生態園林城市”建設,先后投資300余萬元,對日月山、韓龍山、小土山等25個山體開展“生態大綠化”活動。實施棗莊新城周邊山林撫育1000余畝,加固封山育林網5000余米,涵養“城市之肺”,打造“綠色氧吧”。綠,已成為巨山的底色,也成為巨山持之以恒守護的顏色。
天藍水碧,青山蔥郁,從城區到鄉村,美麗巨山,綠浪滾滾,風光如畫。“隨著生態文明建設步入快車道,我們相信,天藍地綠水清的巨山生態之窗將會越擦越亮!”對于打造綠色生態家園,街道工委主任張洪宇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