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開展的“綠滿城市·美麗棗莊”春季城區植樹活動,在薛城區龜山環路和市中區光明廣場舉行,機關干部和志愿者560余人參加了當日的義務植樹活動;3月6日,滕州市柴胡店鎮開啟了以“藍天責任· 綠滿棗莊”為主題的植樹活動;3月10日,滕州市愛心志愿者協會、滕州市環保志愿者協會80人捐資購買5000余元的樹苗,在滕州市羊莊鎮陶山西村開展了義務植樹活動……這是我市喜迎第41個植樹節開展的系列義務植樹活動的縮影。 只有大力植樹造林,才能讓環境更美好,這是不爭的事實和不二的選擇。面對自然環境惡化,“生態文明”理念逐漸成為社會共識,植樹造林已經成為一種“時尚”。綠化祖國的大地、山川,也是我們國家的一項基本國策,人人以實際行動響應植樹號召,開展義務植樹活動,更是建設綠水青山的莊嚴宣誓和具體行動。事實證明,多年來的植樹造林已經惠及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每一次植樹都能夠讓我們與大自然親密接觸。每一棵栽下的樹,都是對環境的綠化和美化。身邊多一棵樹,環境就會多一片綠。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植樹看似是一件小事,其實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只要大家都參與到植樹活動中來,就會形成更多的綠色,只要人人都植出一片綠色,就能匯聚成更大、更多的金山銀山。國外曾有學者對樹的生態價值進行過計算:一棵50年樹齡的樹,累計創值約196000美元。這一計算是否精確姑且不論,就樹木的實用價值而言,確是顯而易見的。一棵樹可以生產200公斤紙漿,而這些紙漿如果要生產衛生紙,則至少有重為100克的衛生紙750卷。在城市,一棵樹一年可以貯存一輛汽車行駛16公里所排放的污染物。很多樹木可以吸收有害氣體,如1公頃柳杉林每天可以吸收二氧化硫60千克,當城市綠化面積達到50%以上時,大氣中的污染物可得到有效控制。林業專家更是對樹情有獨鐘,稱樹和綠色植物是:“自動的調溫器”“天然的除塵器”“氧氣的制造廠”“細菌的消毒站”“天然的消音器”。 你植一片綠,我植一片綠,讓綠成為我們生命的主旋律。 種植一株新苗,樹立的是植樹造林人人有責的社會風尚。生態建設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一棵接著一棵栽,一任連著一任干,持之以恒地干下去。回報大地母親的饋贈,厚植永續發展的土壤,我們這一代人就是要用自己的努力造福子孫后代。只要發揚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每人植幾棵樹,每年植幾片綠,人人出力,日積月累,棗莊大地上的綠色就會不斷多起來,棗莊的景色就會不斷美起來,棗莊420萬人民的生活質量就會不斷高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