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實施新舊動能轉換為契機,以國企改革攻堅和轉型發展突破為著力點,強力推進全市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目前,39家市屬企業全部移交國資系統管理,涉及資產316億元,職工15000人。我市經營性國有資產統一監管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3月7日,本報記者就國資系統如何落實全市經濟工作會議、市“兩會”和全市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總結表彰暨“工作落實年”動員大會精神,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實現創新轉型高質量發展,采訪了市國資委主任高念文。 “國企改革事關發展全局,事關棗莊未來。”高念文表示,2019年,市國資委將以實施新舊動能轉換為契機,以國企改革攻堅和轉型發展突破為著力點,以“四個繼續、兩個加強”為手段,強力推進全市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以產權結構為突破口 推進國企管理體制變革 今年將繼續以產業集團組建為抓手,不斷優化國有資本布局結構調整。高念文介紹,在2018年組建7大產業集團的基礎上,重點對市公交集團、市汽車運輸公司等市屬公交運輸企業進行整合,組建城市公交運輸集團,打造公交運輸行業的龍頭企業。 “以股權多元化為紐帶,積極穩妥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高念文說,這項工作主要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方面通過與各級國有企業戰略合作,實現股權多元化,壯大國有資本規模,實現合作共贏;另一方面在二級以下企業試點,通過采取職工、經理層、專業技術人員等員工持股,或優秀民企參股、合作等,實現國有資本與非公有資本等之間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并以此引進、吸收外部新的管理方式、方法,完善法人治理,推動國有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具體來講,就是要立足棗莊的產業基礎和優勢,緊緊圍繞高端裝備、高端化工、大數據、鋰電、光纖和醫養健康等六大特色優勢產業,繼續加大“雙招雙引”力度,有效突破國有企業發展的瓶頸。市國資委一方面與中國建材集團、中信集團、保利集團、魯糧集團、齊魯發展集團等企業合作,引入資金和先進管理經驗;另一方面與吉林大學、山東大學、浙江大學、浙江理工大學等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對接合作,引入技術、人才和項目,突破制約國有企業發展的諸多瓶頸。 以投資運營公司組建為突破口 構建國資監管大格局 “市區兩級統一監管工作已全面完成,徹底扭轉了國資監管條塊分割、多頭管理的局面,破解了國有企業半死不活、無人問津、改革不徹底、運營不規范的困境,邁出了國企改革發展的關鍵一步。”高念文介紹,目前,除授權部門管理的23戶和暫不劃轉29戶(非正常經營或與事業單位混合經營)外,39家市屬企業全部移交國資系統管理,涉及資產316億元,職工15000人。我市經營性國有資產統一監管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取得歷史性突破。 今年,市國資委結合戰略重組和產業集團組建,將納入統一監管的120戶國有企業整合為12家一級集團企業。在此基礎上,按照市政府今年工作報告中關于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組建試點上實現突破的安排,完成泉興集團納入改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探索對其他集團企業的改組建,逐步形成“國資監管機構-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國有產業集團”的三級國資監管大格局。 加強國企基層黨建 鑄牢強基固本的戰斗堡壘 “新時代、新征程,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始終是引領國有企業不斷前行的重要法寶。”高念文表示,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的要求,切實解決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弱化、淡化、虛化、邊緣化問題,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不動搖,保證黨和國家方針政策、重大部署在國有企業貫徹執行。 把加強國有企業基層黨組織建設和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作為切入點,深入開展“國企黨建基礎年”建設。加大教育引導工作,提高國有企業黨員干部的政治站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加強企業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為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提供堅強組織保證。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統一,落實“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和黨組織研究討論是董事會經理層決策重大問題的前置程序,實現黨組織的政治核心和領導核心作用。加強國有企業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的培養,打造一支對黨忠誠、勇于創新、治企有方、興企有為、清正廉潔的企業家隊伍,培育一批知識化、年輕化,有技術、善作為的高新技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