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在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背景下,棗莊以創新引領發展,聚焦做實“十強產業”,打造六大特色優勢產業,挺起了棗莊實體經濟的脊梁。走進棗莊,我們看到在棗莊產業地圖上,創新鏈、產業鏈和資本鏈共舞,而創新驅動成為新舊動能轉換的加速器,動力持久,后勁十足。 魯南高科技化工園區等園區通過省級認定。魯南產學研協同創新示范區加速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創建躋身候選城市行列;新增院士工作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各類創新平臺181個,90%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系;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到27%。 上面這組來自今年棗莊市政府工作報告的數字,是創新引領新舊動能轉換全面起勢的有力注腳。 創新驅動是贏得未來的殺手锏,培育壯大新動能,促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棗莊的實踐給我們啟示,給我們動力。 打造創新平臺 提升產業集聚優勢 多年來,有著“中國中小機床之都”稱號的滕州生產的各類中小機床、數控機床遠銷歐美亞非等各國。今天,因為制造出神奇的葉片,建立世界級航空發動機葉片制造基地又奏響了新的科技創新暢想曲。 走進墨子科創園的棗莊北航機床創新研究院機床車間,我們見到了傳說中的神奇機床?,F場的工作人員指著三款不同的機床說,它們有三個共同特點,把葉片的加工精度提高了一個量級,通過拋光輪把手工打磨變成機械化打磨,一臺機床替代傳統的多臺機床且能同時加工4—100個葉片,實現高效化。 神奇的葉片背后,去年被國家工信部認定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的滕州中小機床產業集群,還有著博士教授領銜創新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科研團隊。 發動機是飛機的心臟,而葉片是發動機最關鍵的核心部件。葉片生產一直靠手工磨削,精度不高、效率低,為實現機械磨削的夢想,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科研團隊來到了棗莊,合作建設棗莊北航機床創新研究院,研制出我國首臺航空發動機葉片磨削陣列機床,可年產陣列機床200臺,加工航空發動機葉片100萬個,實現銷售收入42億元。 一次能同時加工32個葉片,這在目前國際上還沒有,加工成本僅為國外的1/10,能夠拋出來世界上最難拋的渦320葉片……能夠實現這些技術的高檔數控機床,是自主研發設計、國內首創,是機床結構上的顛覆式創新,特別是4—32軸聯動高端陣列數控機床,獲得國家數控機床重大專項資金支持4000萬元。 做世界上最好的葉片,做世界上最好的機器人減速器,棗莊北航機床創新研究院的十大技術亮點將助力其實現這兩大目標。 科技創新打開制約產業鏈條延伸的金鑰匙。棗莊將創新平臺建設放在創新引領產業鏈的前端。今年加快中科院化工新材料產業化基地、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山東分院、常州大學國家級技術轉移中心棗莊分中心、浙江大學山東工研院等平臺建設,探索組建產業創新聯盟,打造“政產學研金服用”創新共同體。依托國家級高端制造裝備協同中心、北航機床創新研究院、北理工魯南研究院,建設精密機床協同創新中心。 推動產業邁向高端,就要建立健全以政策體系、指標體系和評價體系為重點的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體系。 2018年11月,棗莊市印發了《棗莊市新舊動能轉換高端裝備產業專項規劃(2018—2022年)》,重點抓好高端機床研發及產業化、智能裝備、智能制造產業園等項目,著力突破關鍵技術與核心部件,著力推進棗莊制造業的蝶變,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 制造業發展根在質量、貴在對標、贏在品牌,來自棗莊本土企業的自覺創新意識更加可貴。在墨子科創園,記者聽說了一個魯班機械由“愚公”變“魯班”的故事。 魯班機械的前身是一家以生產傳統機械設備為主的機械公司,原來的品牌商標是“愚公移山”,主打產品是裝載機、小型挖掘機,隨著市場的變化產生的瓶頸讓公司進入發展窘境,公司研發團隊在調研論證后,將應用于高危行業的特種機器人、智能工程機械確立為研發方向。 在將科創精神融入企業生產中的同時,“愚公”公司變身為“山東魯班機械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出了“魯班1號”到“魯班6號”系列特種智能機器人,全球首創的多臂救援機器人、光伏電站清洗設備,還有處于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水平的蜘蛛型起重、清障破拆機器人”…… 魯班機械從“愚公”到“魯班”的嬗變,其關鍵就是科創精神。這是“滕州制造”向“滕州智造”轉變的典范,也是棗莊機械制造行業新舊動能轉換的一個縮影。 本地“魯班”在創新引領中成長,外地“魯班”也在棗莊圍繞產業建鏈、強鏈、補鏈抓項目中,被請進來念活了“產業經”。 武漢烽火研究的高性能超強抗彎光纖關鍵技術獲2015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突破了美日歐技術封鎖和專利壁壘。棗莊本地企業智光通信一直追蹤看好這一技術,在政府的幫助下,雙方合作建設智光光纖制造項目。隨著這一高端科技技術引進落地,一條堅持模式創新與技術應用創新并重,培育本地產業與承接產業轉移并行的高端產業鏈在棗莊應運而生,助力打造光纖通訊產業基地。 圍繞產業鏈打造創新平臺,棗莊瞄準的是“國字號”,抓住的是前端高端的先進技術。中科院化工新材料中試基地、常州大學國家級技術轉移中心等一批平臺建成運營,創新平臺總數達到389個,90%的規上工業企業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系。 為了攻克一批制約產業發展的“卡脖子”技術問題,棗莊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院士工作站、科技孵化器,棗莊目標年內新增各類創新平臺50個以上。 產學研一體 為新舊動能轉換賦能 推動技術走向高新,就要制定以健全需求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協調創新機制,培育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能源新材料是產業風向標。棗莊積極對接世界500強企業中國建材集團等行業領軍企業,加快引進新技術。在棗莊鋰電新城,中材高性能鋰電隔膜研發制造項目采用國際目前最先進的濕法同步雙向拉伸技術,由中國建材投資建設,新上12條鋰電池隔膜和20條涂覆膜生產線,全面提升鋰電企業整體競爭力。 其實,面向制約鋰電產業發展的領域,棗莊布下了具有強支撐力的科技鏈。搭建鋰電創新服務平臺,提高產業配套服務能力和水平;完善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引進綠色通道,引進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先進技術和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團隊;推動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從事鋰電研究的創新平臺,開展促進技術進步的基礎研究,落實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收益權“三權”下放實施細則,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比例,強化對科研人員的股權激勵和績效激勵。 創新引領打造鋰電新城,建成國家鋰電池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擁有專利85項、世界領先技術10項、產品種類200多個,產值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長。 再以互聯網小鎮為例。2015年底,棗莊市打造互聯網小鎮,今天已成長為棗莊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的主戰場、改革創新的先行區。 浙江大學山東工業技術研究院是由浙江大學與棗莊市共同打造的新舊動能轉換重大戰略工程,于2017年9月入駐互聯網小鎮。 一石激起千層浪。小鎮因為浙江大學的到來帶來了參與團隊多、轉換效果好、示范作用優的多贏效應。 引進以英國皇家工程院蔣向前院士、國家工程院譚建榮院長等70余名教授、博士為首的11個團隊、上百人的龐大科研團隊入駐。成立6個院系研發中心、2個國際研發中心、3個校企研發中心。 著眼于創新孵化,成功轉化了石墨烯、納米材料等項目。與國內外校企合作共建13家聯合實驗室,申請專利107項。孵化、引入微醫、上海易教等30家產業化公司,簽約合作項目25個。 小鎮大動能,不僅僅為棗莊服務,還立足棗莊、服務山東、助力全省新舊動能轉換。先后組織、協調浙江大學百余名專家教授來魯進行項目對接、技術指導,打造“研究中心—實驗室—科技型孵化企業—產業化公司”成果轉化模式和技術轉移“1+N”精準服務模式。 下一步,工研院將全面啟動浙大“國家大學”棗莊科技園、浙大工研院產業園,建設浙大網新產業園,落地轉化鑫橋怡康生物臨床診斷試劑、凌鵬自動化特種機器人等10余個產業化項目,年可實現產值60億元。 互聯網小鎮上的故事告訴我們,棗莊“硅谷”的產學研合作已經登上臺階。 棗莊還實施“棗莊英才”集聚工程,瞄準新舊動能轉換重點產業做好人才支撐,開展“高校行”“城市行”等招才引智活動,在英國成立該市首家海外孵化器,在北京中關村設立首家離岸孵化器……先后引進院士、“千人計劃”“萬人計劃”“泰山學者”等高層次人才116人。 聚焦“四新四化” 促進創新資源要素整合集成 工業互聯網規模化的融合應用新模式、新業態還只是“星星之火”,但在棗莊卻有了“燎原”之勢。“企業確實感受到了工業互聯網帶來的紅利,轉變了發展理念。”落戶在魯南大數據中心的中國機床海淘網負責人說。 新業態的催生,不只需要產業培育的土壤,還要有創新機制的推動。棗莊市委、市政府立足于服務實體經濟,搶抓發展機遇,加快推進“數字棗莊”建設,把大數據產業作為全市重點培育的六大特色優勢產業之一。 著眼于互聯網、大數據產業的基礎,依托能源、成本、地處京滬中間點和互聯網一級節點的優勢,以三大運營商為主體建成魯南數據中心,以浪潮集團為依托建成滕州大數據產業園,打造繼濟南、青島之后,省內第三個一級節點,形成數據中心與互聯網小鎮共同促進發展的網絡經濟產業園。 在工業機床生產領域,引進了浪潮工業互聯網、海爾COSMOPlat,對普魯特機床、正凱新材料、金山機械、康力醫療、同泰維潤等傳統工業企業進行數字化、智能化改造,促進企業提檔升級。 在農業領域,建設了馬鈴薯大數據平臺,構建包括種植、氣象、供求、安全等8個指數的馬鈴薯指數體系,打通馬鈴薯的市場定價、收購、銷售等環節信息流,對農業生產經營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在旅游產業領域,搭建棗莊旅游大數據平臺,通過分析旅游客流量、常用APP、出行方式、年齡分布、客源地等數據信息,促進了全市旅游的精準管理和精準營銷。 …… 棗莊的大數據產業相關企業發展到近200家,被命名為省級大數據產業集聚區。大數據與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在悄然推動著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 新產業,新動能,新作為。棗莊市在智慧城市建設、大數據產業培育、數字經濟發展方面的探索和嘗試,成為以“四新”促“四化”,集聚優勢、集成要素、集中發力,推動特色產業在動能轉換中向產業集群集結的鮮活案例。 創新發展,引領未來。突出抓好創新平臺建設,實施政、研、企合作“彩虹工程”,全面落實科技創新扶持政策……棗莊堅定不移推動創新發展,激發著新舊動能轉換的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