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以來,棗莊市臺兒莊區泥溝鎮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結合“三下鄉”活動,組織大學生開展“五為”志愿服務,推動文明實踐與社會實踐深度融合,取得良好成效。
高位統籌,搭建實踐服務平臺。整合陣地資源。以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為核心,聯動12個村實踐站、農家書屋,構建“1個中心+12個實踐點”服務網絡,提供場地與后勤保障。精準供需對接。調研梳理基層政策宣傳、農技指導、兒童關愛等需求,面向高校發布崗位,招募12名涵蓋教育學、農業技術、心理學等專業的大學生志愿者,實現“需求—資源”匹配。設計特色項目。圍繞鄉村振興、文化傳承,推出“青春助農”“文化傳承”“童心守護”3類項目,明確服務內容、時長及成效,確保活動落地見效。
聚焦“五為”,彰顯青春服務實效。政策宣講接地氣。圍繞鄉村振興、防溺水、防詐騙等主題,以“板凳課堂”“短視頻解讀”形式,在15個村開展宣講15場,覆蓋群眾300余人次。科技支農解難題。農業專業志愿者聯合鎮農技站,在后程村、溝圈村種植基地指導病蟲害防治、蔬菜種植技術,解決問題10余個。文化服務添活力。挖掘民間故事與非遺技藝,舉辦“非遺進校園”暑期課堂;組建文藝小分隊,在4個村開展鄉村振興主題展演;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大學生走進王廣明、趙瑞雪、李常平3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家中開展研學。關愛幫扶暖人心。開展“愛心暑托班”“陪伴送溫暖”活動,為30余名留守兒童輔導作業、疏導心理,為20余名老人提供理發、體檢服務;依托姜莊村“留守兒童活動站”開展“愛心護航助成長”活動。
建章立制,推動服務常態長效。完善反饋機制。通過“志愿者日志+群眾評價表”收集問題建議8條,及時優化服務內容與方式。選樹先進典型。評選“優秀志愿者”5名、“最佳服務項目”1個,依托村微信群宣傳事跡,營造志愿氛圍。深化校地合作。計劃將泥溝鎮設為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建立“校地聯動”機制,推動志愿服務制度化。
下一步,泥溝鎮將持續優化實踐平臺、拓寬服務領域,深化與高校合作,吸引更多大學生參與基層治理與鄉村振興,助力鎮域高質量發展。
(https://hb.dzwww.com/p/p09kXdaO4G7.html?f=00000v&r=0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