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城市的靈魂。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將“完善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完善城市風貌管理制度,保護城市獨特的歷史文脈、人文地理、自然景觀”作為當前城市工作的重點任務之一。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需要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在傳承歷史文脈中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不斷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
??“城市之魂,文以鑄之”。歷史文化總是以各種方式保留在城市肌體里,沉淀為獨特的記憶和標識,彰顯著一個城市卓爾不群的魅力。以文鑄魂、以文潤城,就是讓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源更好地活在當下,推動文化與城市的相互滋養、相互賦能。
??文化傳承發展,底蘊在于歷史,活力在于創新。這就必須要處理好保護和發展的關系,讓城市的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融為一體。福建泉州,不搞大拆大建,有序對傳統歷史建筑掛牌保護、分批修繕,打造“見人見物見生活”的城市文化空間;河北正定,對千年文脈細心梳理,最大限度保留街巷原有建筑風貌,優化空間布局、改善人居環境,讓記憶可見可觸、讓文化可感可知。
??“城”為人而建,“市”因人而興。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為人民。我國有690多座城市,9.4億人生活在城鎮。如今,人民群眾對于豐富而有品位的城市文化需求日益增長,對于優美人文環境、優質文化服務、多彩文化活動的期待更加迫切。這就要求城市文化建設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人民群眾的需求,服務人的全面發展,不斷托舉人民幸福生活。云南昆明將工業遺產、鄉村田園、城市街巷轉化為“詩意棲居地”,為市民帶去了生活服務更多元、生活環境更宜居的良好體驗;江西景德鎮讓一座座老窯址、老廠房變身陶瓷博物館、美術館,在賡續陶瓷文化中讓上“鎮”、趕“集”、淘“瓷”成為新風尚。
??面向未來,我們期待,更多城市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潤城,讓文化深深融入城市發展血脈,堅持人口、產業、城鎮、交通一體規劃,不斷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增強精神文化供給,著力建設舒適便利的宜居城市,定能讓城市發展更有溫度,讓市民生活更有品質。(朝陽門工作室 何莉)
(http://www.wenming.cn/wmpl_pd/20250813/5245449e9ac84babb11ca750c31f43e5/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