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洞內的生活垃圾和畜禽糞水,竟堆積了“七八層樓那么高”。近日,張家界市慈利縣天然溶洞遭人為排污一事,引發廣泛關注。張家界市生態環境局慈利分局回應稱,已對涉嫌違法排污的3家養殖戶立案調查,并開展全域排查整治。截至6月1日,已清理打撈出溶洞垃圾2.7噸。
溶洞生態系統極為脆弱,污染物可能通過喀斯特地貌擴散,不僅會對洞內生態環境造成破壞,還可能導致地下水污染,給居民生活用水安全造成威脅。天然溶洞成天然垃圾坑,不少網友看后直呼痛心,也深感憤怒。
垃圾堆高達“七八層樓高”,顯然排污已非一日,既暴露出養殖戶法律意識、環保意識的漏洞,也暴露出當地環保監管的漏洞。持續多年的排污,為何一直無人察覺?養殖戶違法操作,為何在多年的各項環保檢查中都未能發現?視溶洞為垃圾場的,僅有通報的3家養殖戶?垃圾排污何以失察,又何以察而未清,應當進一步追責。
環境保護,絕不是一句口號。全域排查整治,要不漏掉一個溶洞、不放過一個違法排污者,摸清溶洞污染問題的底數,掌握溶洞被破壞的程度,并以最快的速度將污染源堵住、將污染物清掉。生態保護容不得絲毫馬虎懈怠。各地環保部門應當舉一反三,建立防止反彈的長效機制,避免向溶洞違法排污的戲碼一再上演。
天然溶洞,不容“洞藏”垃圾;環保監管,豈能存有“黑洞”。生態環境保護的紅線,法律法規的底線,居民生活用水的安全線,都經不起這般傷害了。(李松林)
(http://www.news.cn/comments/20250604/64c66977440b46679f6efbc7078dd5bd/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