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重點工作集中攻堅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四場,介紹棗莊市新時代水土保持治理成效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萬物之本,水土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性資源。歷屆市委、市政府始終高度重視水土保持工作,堅持“生態立市”不動搖,全市城鄉水務系統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美麗棗莊的戰略部署,緊緊圍繞“在監管上強手段、在治理上補短板”要求,持續提升水土流失防治和監管能力,水土保持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市水土流失面積762.51平方公里,比2022年減少40.93平方公里,中度以上侵蝕面積24.61平方公里,比2022年減少15.75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持續呈現面積、強度“雙下降”趨勢,為促進生態環境改善和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是堅持“規劃引領”,推動水土保持工作“入軌”。2023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水土保持工作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為棗莊市今后一個時期的水土保持工作制定了總體目標、基本思路、重點方向和行動計劃。市轄各區(市)全部完成水土保持規劃的批復實施,構建起完善的省、市、區(市)三級規劃體系,全市水土保持工作步入科學化、規范化發展軌道。 二是堅持“重在保護”,實現人為水土流失“控增”。常態化開展水土保持遙感監管,通過“天上看、地面查、全覆蓋”,及時發現并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自《實施方案》印發以來,全市累計認定6批次衛星遙感圖斑443處,查處違法違規項目165個,全部完成整改銷號任務。強化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監管,依法落實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制度,全市累計審批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281項,自主驗收報備162項,征收水土保持補償費超2億元,通過不斷推進“強監管”,人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防控。 三是堅持“要在治理”,實現水土流失面積“減量”。堅持系統治理、綜合施策、持續開展“山水林田湖草路”一體化保護和修復。自《實施方案》印發以來,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87.02平方公里,占省下達治理目標的108.75%。同時,完成5項國家、省級水土保持重點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1平方公里,總投資2953萬元。通過系統治理,全市土壤流失量減少3.67萬噸、糧食增產107.97萬公斤、農民收入增加161.96萬元,取得了顯著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 四是堅持“示范先行”,打造水土流失治理“典范”。按照“示范先行,逐步推開”的思路,積極打造亮點,創建水土保持示范品牌。棗莊市馬河水庫、巖馬水庫增容工程實現工程“零棄渣”,入選水利部、山東省水利廳推廣案例。市中區獅子山建筑石料用灰巖礦生產建設項目被評定為山東省水土保持示范工程,其治理經驗為棗莊市同類開發建設項目的水土保持治理提供了樣板。山東生態產品交易中心通過魯南生態銀行,以河湖生態資源開發、水權交易、EOD項目開發的方式,實現水生態資源價值轉化,反哺生態建設,促進流域周邊環境提升。 做好新時代水土保持工作,責任重大、任務艱巨。下一步,市城鄉水務局將堅決扛牢生態文明建設政治責任,不折不扣貫徹落實各級關于新時代水土保持工作要求,常抓不懈、久久為功,全力推動全市水土保持工作再上新臺階,為建設美麗棗莊做出應有貢獻。
(https://mp.weixin.qq.com/s/IdLvMBVtsAh5AyAyTFwq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