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長沙寧鄉市炭河古城一則招聘公告在網絡上掀起波瀾:景區計劃招募100名“姜太公”,明確要求是身體健康、會釣魚的60歲以上農民,年齡越大越受歡迎。工作內容相當輕松,上班時睡覺、發呆、閑聊都沒問題,每天工作2到4小時,時薪20元還包吃。這樣的“神仙崗位”一經發布便火速出圈,引發網友熱議。(3月22日 《長沙晚報》)
我國已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歲月沉淀下來的老者,因為年齡的限制,他們就像在岸邊等待海浪的魚兒,渴望卻又無法走向海里。炭河古城的這次創意招聘,不僅為解決他們的就業難題提供了新思路,也為城市文旅出圈注入了新活力,實為一場雙贏的創意實踐。
文旅市場競爭的白熱化導致每一次脫穎而出的創新都來之不易,而炭河古城招募“姜太公”,無疑精準切中了市場的興趣點。老年人的形象與“姜太公”相適配,不僅營造了濃厚且真實的歷史文化氛圍,也給游客帶來了沉浸式的全新游覽體驗,擺脫了固有的營銷策略,提升了自身的吸引力和口碑。從市場反饋來看,招聘發布后報名人數遠超崗位需求,電話被打爆,網絡話題熱度持續攀升,可以收獲極好的宣傳效果。
聚焦就業維度,這一舉措同樣意義重大。工作強度低、氛圍輕松,與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及生活節奏完美適配。靈活就業模式,不僅改善了他們的經濟狀況,還極大地豐富了其精神世界。在與游客的頻繁互動中,老人們收獲了滿滿的社交滿足感,成功實現自我價值。
文旅宣傳與解決就業相互促進、相得益彰,這也讓我們深刻認識到,旅游行業早已不是單純的觀光游覽。如今,它更像一臺強勁有力的引擎,創新為其賦能,人文關懷催生出多樣化的就業形態。“姜太公”崗位僅僅是個開端,未來,這片充滿機遇的沃土極有可能源源不斷地涌現出更多創意。在文化體驗、特色服務等領域,全新崗位將如雨后春筍般應運而生,進而形成一個充滿活力、蓬勃發展的文旅就業“生態圈”,持續有力地推動當地經濟發展與文化繁榮。
當然,這種創新形式也不可避免地面臨新挑戰。若服務質量把控不到位,極有可能導致“翻車”;老年人的安全保障問題也不容忽視;不同老人對工作的接受程度各異,可能會引發不同聲音。因此,景區不僅要制定細致周全的工作規范,加強針對性培訓,全力確保老年從業者的合法權益與人身安全,更要始終堅守初心。
炭河古城的招聘創新實踐,成功打破傳統就業與營銷思維的禁錮,實現了景區、老年就業者和社會的多方共贏,奏響了文旅融合、創新就業的嶄新樂章。這一成功案例,也為其他行業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新思路,值得深入借鑒與學習。(王喜樂)
(http://www.news.cn/comments/20250325/e99c5c599ea84efc820c286896ef7bf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