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的畫卷,在砥礪前行中鋪展;城市的蝶變,在勇于創新中書寫。
這是一串串令人欣喜的數字:2023年我市16項主要經濟指標中有12項增幅超過全省平均水平,有7項增幅居全省前3位,其中3項指標增幅居全省第1位,特別是GDP增長6.4%,已連續8個季度高于全省增幅,推動全市經濟運行保持“進中提速、量質雙升”的良好態勢……
這是一幅幅提振士氣的畫面:企業車間里,智能化生產線“火力全開”趕訂單;項目工地上,各種車輛來回穿梭建設忙……
這是一個個催人奮進的場景:各級各部門把項目現場當考場、把項目工地當陣地,不斷優化項目推進機制,提升服務保障水平……
一組組亮眼數據、一項項務實舉措、一件件鮮活事例,從目之所及到身之所感,棗莊這片熱土正在迸發出強勁的發展活力。
2023年以來,我市堅定不移實施工業倍增計劃,緊盯“強工興產、轉型突圍”目標,部署實施“七大行動”,集中精力大抓產業、主攻工業、突破園區、育強企業,加力提速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先后獲得“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區”等多項國家級榮譽或表彰表揚,展現了老工業基地創新轉型的強勁勢頭,煥發出資源型城市蝶變振興的蓬勃生機。
新年伊始,一批重點項目相繼動工投產,吹響了我市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奮進號角。
培優育強產業集群
鍛造發展強大“引擎”
聯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和醋酸乙烯項目,總投資超10億元,是山東省重大項目。醋酸乙烯作為聯泓EVA產品的原材料,有效解決了原料外購問題,完善了烯烴生產新能源材料產業鏈中的關鍵一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作為原料每年可配套生產鋰電池隔膜料2萬噸,有力補強了我市鋰電產業鏈條。今年這兩個項目投產后,年可實現銷售收入8.5億元、利稅1.17億元。
產業是經濟之本、發展之基。我市錨定強工興產,打造轉型升級新引擎,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
圍繞壯大“6+3”現代產業體系,深化“鏈長+鏈主+聯盟+基金”工作機制,加快構建上中下游協同發展的產業生態,我市被確定為全省工業母機“1131”突破工程三核之一,器械裝備產業和“匠心棗莊”文化創意產業成功入選2023年度省“十強”產業“雁陣形”集群庫。
聚焦打造“中國新能源電池名城”,成功舉辦2023棗莊國際鋰電產業展覽會,制定全國首部鋰電產業專項法規《棗莊市鋰電產業發展促進條例》,加快建設45個總投資770億元的鋰電新能源重點項目,全市鋰電企業發展到120家,鋰電產業集群入選首批山東省十大先進制造業集群。積極推進省級儲能示范基地建設,華電新源、中廣核、臺兒莊臺陽等儲能項目建成并網,我市電化學儲能裝機規模達到362MW/724MWh,棗莊儲能產業集群被認定為山東省未來產業集群。
大力實施技改煥新行動,2023年,全市共實施500萬元以上技改項目487個、總投資956.6億元,67個項目入選省重點技改項目庫。深入推進工業互聯網、5G、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應用,全市4個工業互聯網平臺入選省級重點平臺,棗莊高新區鋰電池制造“產業大腦”、滕州機床“產業大腦”被列入省級首批“產業大腦”建設試點名單。
招新引優擴大投資
培植優勢積蓄后勁
薛城區聚焦招商成效,激發項目“源動力”。實施招商引資提升“十大行動”,優化調整12條招商產業鏈,大力開展基金招商、中介招商、駐點招商。2023年1至11月份,新開工過億元項目56個、總投資418.21億元,為工業倍增積蓄了后勁力量。
今天的投資力度,就是明天的發展速度,已成為全市上下的共識,大家心里時刻想著項目、眼里盯著項目、手里抓著項目,凝心聚力招、竭盡全力引,切實以項目之“進”支撐發展之“穩”。
建成啟用棗莊市長三角產業促進中心,從全市范圍內遴選“6+3”產業鏈招商專員41人,大力開展以商招商、駐點招商、“飛地”招商、基金招商。
2023年,全市新開工億元及以上項目483個,完成全年任務目標的112.33%,其中,10億元及以上項目95個,50億元及以上項目25個;全市新簽約億元及以上項目583個。
持續深化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優化提升“紅黃藍”動態管理機制,高效配置資金、土地、供水、用能等要素資源,推動262個省市級重點項目1至10月完成投資644.6億元,提前2個月完成年度投資計劃。
精準服務提升效能
凝聚發展強大動能
滕州市圍繞外商投資領域開展市場準入壁壘排查清理行動,保障外商投資企業待遇,落實外商投資信息報告制度,推動外資企業參報年度信息報告。開展“一企一策”培育幫促工作,明確幫包專員20余名,定期赴東方鋼簾線、啟騰生物科技等10余家重點外資企業開展幫促調研,深入企業一線了解企業經營情況,協調解決企業發展難題,全方位服務企業發展。
聚焦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我市主動靠前、跟進服務,用心用情幫助解決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問題,及時出臺相關政策措施,更好更快地滿足企業需求。
深入實施企業上規、上市、上云、上榜“四上”工程,健全“小升規、產轉法、規改股、股上市”后備資源庫,截至11月底全市新增“四上”企業1209家、凈增1118家、總數達到4013家。
圍繞推動企業“對標登高”,出臺一次性“過門檻”獎、制造業單項冠軍獎等支持政策,累計兌現獎勵資金2.52億元,有力促進了企業擴量提效、倍增發展。去年,全市又新增了一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省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瞪羚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豐源輪胎晉級新三板創新層,威智醫藥、海王星辰已申報上市輔導備案。
今年1月19日,山東騰達緊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是今年山東首家深交所上市公司,也是棗莊第5家上市企業。騰達科技主營各類不銹鋼/特種合金緊固件產品,如今已發展成為山東省制造業單項冠軍、中國不銹鋼緊固件產銷量行業前三、全球不銹鋼緊固件行業的重要供應商之一。
聚力優化營商環境
加快推進園區升級
山亭經濟開發區堅持“真誠+服務”“真情+堅持”“真心+創新”服務企業,去年以來,招商引資迎來“大豐收”,一然生物、嘉富顯示、振宏東精密、嘉駿智能、泉水叮咚、晟策食品、集強新材料、捷華空壓機8個過億項目簽約落地,總簽約額超30億元。
園區是工業經濟的主戰場、產業聚集的主陣地,為確保項目招得來、落得下、發展好,我市緊緊抓住重點項目建設這個“牛鼻子”,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為經濟社會可持續健康發展增添了后勁。
研究制定《深化開發區管理制度改革推動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在全市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全面實施“標準地”供應制度,進一步盤活存量資源、拓展發展空間。2023年,我市省級以上開發區以“標準地”方式供應工業用地62宗、5091.75畝,我市獲批全省首個低效用地認定標準和量化指標制定先行示范市。
扎實推進園區設施更新行動,對照智慧園區標準加快5G基站、物聯網等新基建提升改造,配齊配強標準廠房、產品認證、檢驗檢測等公共服務平臺,為項目入園創造良好條件。
堅持“一區一主業、一園一特色”,充分發揮全市2個國家級開發區、5個省級開發區等工業經濟主陣地作用,深化實施標志性產業鏈突破工程。2023年底,經打點定位,我市開發區功能區內規上工業企業526家、實現規上工業企業工業總產值1198.10億元,同比增長7.0%。山亭經濟開發區被評為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滕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被評為省級工業互聯網園區,棗莊高新區、臺兒莊經濟開發區、嶧城經濟開發區入選山東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產業園區試點名單。(記者 梁鴻雁)
(http://www.632news.com/zznews/content/2024-02/19/content_69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