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屆中國國際薯業博覽會、國際薯業發展大會在我市成功舉辦
馬有祥陳平馬爾科·巴拉雷索西蒙·埃克
彼得·范德·桑格隋鵬飛張紅旗張宏偉武和謙等出席
10月23日至25日,第十三屆中國國際薯業博覽會、國際薯業發展大會在我市成功舉辦。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馬有祥,副省長陳平,市委書記張宏偉,秘魯駐華大使馬爾科·巴拉雷索,國際馬鈴薯中心主任西蒙·埃克,世界馬鈴薯大會主席彼得·范德·桑格出席并致辭。農業農村部國際合作司司長隋鵬飛,省農業農村廳廳長張紅旗,甘肅省定西市委副書記、市長武和謙,國際馬鈴薯中心亞太中心主任謝建民,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中國代表處臨時代辦張忠軍出席,農業農村部貿易促進中心主任馬洪濤主持開幕活動。相關國家駐華使節,有關國際組織代表,國內薯類主產區地方政府負責同志,國內外薯業知名企業、商協會和專家代表等應邀參會。
馬有祥表示,薯類是重要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和飼料作物,在保障全球糧食安全中具有重要作用和地位。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薯業發展,政策扶持力度不斷加大,科研、生產、加工、儲運、銷售等全產業鏈開發深入推進,薯業創新發展力和國際競爭力穩步提升。
馬有祥指出,經過十多年培育發展,薯博會已成為亞洲規模最大的薯類展會,成為促進薯業國際合作、尋求更多發展機遇的重要平臺。希望國內國際薯業界充分用好這一平臺,加強技術信息交流,加快薯業發展轉型升級;加強貿易投資合作,促進薯類供應鏈暢通穩定;加強品牌培育傳播,把資源、生產和技術優勢轉化為品牌價值。
陳平表示,山東作為薯類生產和消費大省,近年來全省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論述,大力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在全國率先建成馬鈴薯組織培養中心,建立健全種薯繁育技術體系,多措并舉推進薯業發展提質增效。山東省將以本屆薯博會為契機,與海內外嘉賓分享經驗、共話合作,持續推動薯業高質量發展,為維護糧食安全、改善人民生活品質作出積極貢獻。
張宏偉在致辭中指出,全市各級將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棗莊時就培育壯大特色優質農產品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抓住馬鈴薯主糧化戰略機遇,按照標準化種植、規模化生產、品牌化經營的思路,大力推廣良種良法良技,以一產精耕細作實現鮮食馬鈴薯質優價穩;充分挖掘馬鈴薯“藥食同源、糧菜兼用”優勢,瞄準產業鏈后端和價值鏈高端,引進龍頭企業研發生產馬鈴薯全粉、薯蛋白等高附加值產品,布局培育休閑食品、特醫食品等綠色健康營養品,力爭到“十四五”末使全市馬鈴薯產值突破一百億元;堅持線上線下雙向發力,依托中國薯網、中國(滕州)馬鈴薯交易中心等平臺,積極開展馬鈴薯信息發布、在線交易、價格分析、智慧物流等一站式綜合服務,全面提升薯業“產供銷”綜合效益,持續擦亮滕州“中國菜用馬鈴薯第一品牌”。
馬爾科·巴拉雷索在致辭中說,馬鈴薯種植為推動世界農業發展、保障全球糧食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作為馬鈴薯的原產國,秘魯期待與中國開展更加深入的交流與合作,助力農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
西蒙·埃克表示,國際馬鈴薯中心一直是中國的友好合作伙伴,期待與中國進一步深化薯類領域研究合作,共同推動全球食品安全和減貧事業發展。
彼得·范德·桑格高度評價了我國在保障糧食安全、推進脫貧攻堅等方面取得的成就,祝賀本屆薯博會取得圓滿成功,并就深化薯業國際合作提出建議。
開幕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國際馬鈴薯中心植物病理學高級科學家若熱·安德拉德作主旨報告;滕州市被國際馬鈴薯中心亞太中心、農業農村部農業貿易促進中心授予“國際馬鈴薯中心亞太中心滕州工作站”“中國國際薯業博覽會創新示范基地”;現場簽約項目16個、總投資額108億元。
據了解,本屆薯博會以“大食物、大產業、大平臺”為主題,全面展示國內外馬鈴薯、甘薯、木薯等薯類作物全產業鏈的相關產品、技術和設備,吸引了國內19個薯類主產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德國、美國、荷蘭、丹麥等18個國家的500余家展商參加。大會期間,還舉行了薯業高質量發展市縣長論壇、馬鈴薯創新與應用論壇、中國馬鈴薯產業科技發展論壇等系列活動。(棗莊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 崔累果 任翔 李魯)
(https://mp.weixin.qq.com/s/7zwxw6D8HlcwUOqWQ0rTT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