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張范街道堅持黨建引領、空間共享、服務多元的理念,充分挖掘優勢資源,豐富活動形式,把服務“一老一小”作為暖民心、解民憂、增民利的實事,時刻抓在手上、放在心上,轄區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養老+”模式
為老年人幸福生活“加碼”
“黨建+養老”守護“夕陽紅”。發揮“黨建+網格+養老”聯動機制作用,組織100余名黨員干部與174名特困人員、五保戶簽訂關愛照料服務協議,構建特困人員關愛服務網絡。整合黨員、志愿者力量,依托街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日間照料中心等陣地,創建“守護夕陽”志愿服務品牌,累計開展智能手機培訓、防詐騙、健康宣講、愛心義診等活動30余次,惠及2000余人次。
“智慧+養老”強化“優配置”。科技賦能養老,對失能失智的10戶獨居老人發放智能手環,并增設助行器、防摔護具、燃氣報警器等適老化智能家居產品,并為5戶獨居老人完成“無線門鈴”設備安裝,延伸服務“觸角”,建立“子女-網格-民政辦”三級響應機制,保障獨居老年人居家生活安全。依托數字鄉村,融合養老院、愛心食堂等,精準打造“15分鐘養老服務圈”。
“醫養+養老”實現“有醫靠”。以改善轄區五保戶等老年人生活環境、提高供養水平為目標,對敬老院改建升級,提升后敬老院面積達10548平方米,配置房間98間、床位270個,同時與張范衛生院簽訂合作協議,推行“六個一”服務機制,醫護人員進駐養老院定期開展巡診。
“123”工作法
構建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新格局
“1個聯席平臺”全覆蓋布局。整合民政、司法、婦聯、團委等多部門力量,推行“1+3+X”組織架構,定期研究未保工作,建立成員單位之間信息共享機制,做到共同研判、共同商討、共同實施、共同監督。
“2項核心機制”全鏈條發力。建立主動發現機制。建立“網格-村-街道”三級聯動監測報告網,分類建立困境兒童、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等信息臺賬,全面摸排未成年人情況。建立幫扶救助機制。構建“物質+服務+心理”幫扶模式,開展心理疏導、法律援助等活動20余次,建設18處希望小屋,惠及24名貧困兒童。
“3個特色品牌”全方位守護。“筑夢助學”志愿服務品牌。整合多部門力量,召集志愿者26人、愛心企業10余家,成立筑夢助學志愿服務隊,先后開展扶貧助學、扶危濟困等公益活動50余次,救助貧困學子、困難群眾200余人次。“傳承紅色基因”教育品牌。將小屯紅色教育基地、橫山口紀念堂等作為傳承革命精神的主陣地,定期組織轄區青少年兒童開展紅色主題教育活動。“小桔燈”快樂閱讀品牌。著力完善文化設施建設,打造城市閱讀廳和農家書屋,現有圖書30000余冊。組織“小桔燈”閱讀活動,定期開展國學講堂、親子閱讀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