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明網訊(記者 丁玉冰) 又是一年開學季,又是一年軍訓季。
對于廣大新生而言,等待大多數人的第一件事并不是新階段的學業,而是軍訓。
相對于中招、高考時的奮力拼搏,錄取時的狂喜萬分,軍訓似乎更像新階段學業開始前的一道開胃菜。
不過,看看這組數據,或許大家就能了解軍訓的繁重復雜:
截至2016年的數據顯示,目前全國每年有2000多所高校、2.1萬所高中的近2000萬名學生(其中大學生約700萬、高中生約1300萬)需要接受軍事訓練,如果按1∶50比例為軍訓配備幫訓官兵,每年需要40萬人,僅保障高校也需要派出各類承訓人員14萬人左右。
看了這組數據是不是覺得特別震撼?
在我們開始人生的新階段時,原來有這么多官兵陪著我們一起。
軍訓是鍛煉我們的身體,磨練我們的意志,增強集體榮譽感的過程,更能讓陌生的同學們迅速的熟悉起來的過程。
在短短的一周到半個月的軍訓時間里,我們收獲的不僅僅是基本的軍事素養,更收獲了與教官同進退共榮辱的戰友情誼,這是沒有服兵役的我們收獲戰友情的唯一機會。
經歷過腰酸背疼、風吹日曬雨淋又皮膚變的黑黝黝的軍訓后,我們揮淚送別教官。

有人說軍訓時大學生活的基石,能收獲一票最初的朋友,有人說軍訓是一種面對新環境壓力的無形釋放,也有人說軍訓是不能服兵役時圓的一個熱血報國的夢。每個人對于軍訓意義的理解并不一樣,但每個經歷過的人才會懂得其中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