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樓村位于泰安市東平縣沙河站鎮,有著多年的蔬菜種植傳統。去年,在東平縣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的號召下,該村蔬菜大棚發展到1300余畝,村集體年收入達到50多萬元,人均年收入達到1.5萬元。紅紅火火的特色農業種植,讓人口只有1000余人的屈樓村名聲大噪。(人民網)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要落實產業幫扶政策,做好“土特產”文章,幫助農民增收致富。培育發展特色產業,是一項系統工作,也是一項細致工作,黨員干部要勇擔使命,主動深入到鄉村振興一線,更加深入、全面地調查研究,找準產業振興的“可持續”發展之路,著力推動特色產業的發展壯大,寫好“強村富民”這篇大文章。
??探尋特色路徑,為鄉村振興找到新路子。每一個鄉村在時間的沉淀中,都具有自身的特點,比如農耕文明、生態環境、民俗風情、特色美食等,這些都是各個鄉村蘊藏的豐富資源。要挖掘當地的特色、生態等資源,黨員干部要帶著責任、帶著目的,主動深入基層、融入群眾,到鄉村振興一線去走訪了解,把一些口口相傳的故事記錄下來,把鄉村的特色資源充分地挖掘出來,并對這些資源進行“思想加工”,用“創意點綴”,探索特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不斷提升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錨定人民群眾的新期盼、新希望。
??用好特色人才,為鄉村振興提供強支撐。人才興則鄉村興,鄉村興則國家興。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發展特色產業,尤其需要與之對應的特色人才,要大力培養人才蓄積力量,讓鄉村特色產業從“紙面”走向“地面”。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才培養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要尊重人才成長規律,厚植特色人才的成長沃土,更要把身邊的“土專家”“田秀才”發現出來、使用起來,真正做到憑實干實績使用人才,營造人才成長進步的良好氛圍,更好地為特色產業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
??擦亮特色品牌,為鄉村振興注入大能量。要推動一個鄉村更好地走出去,尤其需要在擦亮特色品牌上下功夫,不斷擴大特色產業、產品的影響力、競爭力。一方面,黨員干部要發揮自身“自帶光芒”的優勢,借助“直播間”,為特色農產品“吆喝叫賣”,讓特色產業更好地“出圈”;另一方面,要從產業、文化、環境、服務等方面,對“品牌基因”進行分析、規劃,讓特色產業從更多的方面得到宣傳,促使特色農產品的“附加值”不斷提升,在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多源頭活水的同時,更讓越來越多的群眾在特色產業發展中嘗到“甜頭”。
??鄉村特色產業,一頭連著農民就業增收,一頭連著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黨員干部要主動作為、真抓實干,不斷延伸特色產業鏈,增強鄉村產業抵御風險的能力,為推動鄉村振興注入更強的動能,高質量實現民富村美產業興。(杜肆月)
(http://www.news.cn/comments/20230407/bc0f261fe52c4c66810c95240a696a2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