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新華社《經濟參考報》刊發專訪全國人大代表、棗莊市委書記張宏偉的報道《創新引領可持續發展 繪就鄉村振興美麗畫卷》。
2022年7月,國務院批復同意棗莊市以“創新引領鄉村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
全國人大代表、棗莊市委書記張宏偉表示,棗莊以三年為一個周期確立“三步走”發展目標,圍繞“2024年示范區建設取得初步成果”,謀劃開展五大行動,細化42項創建指標,打造25個示范典型,建設100個重點項目,形成了具體清晰的路線圖和任務書。同時,啟動十億元財政資金、百億元專項基金、千億元金融資本的“十百千計劃”,加快構建扎實有力的保障機制。
張宏偉代表介紹,棗莊設立了由30名院士和行業科學家組成的專家咨詢指導委員會,先期注入引導資金7.8億元,啟動重大科技工程項目97個,撬動社會投資106億元,征集70余項產業化示范類項目“揭榜掛帥”攻關,重點引育22個高層次平臺和21個人才團隊,為示范區建設提供強勁創新動能。
棗莊市緊扣創建主題,聚焦破解“農業資源價值實現不充分、鄉村發展要素集聚能力不足”兩大瓶頸問題,打造綠色轉型先行區、城鄉融合引領區及和美鄉村樣板區。
張宏偉表示,棗莊堅持以工補農、以工促農,發揮工業門類齊全、底蘊深厚的優勢,推動資本鏈、創新鏈、產業鏈在鄉村融合發展。圍繞鑄鏈強群夯支撐,積極培育百億級產值農業龍頭企業,創建滕州馬鈴薯、嶧城石榴、山亭甘薯等10個全產業鏈標準化示范基地,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此外,主動融入國家“雙碳”戰略布局和山東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突出鋰電產業首位度,抓住全市域納入國家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機遇,推進34個鋰電項目、總投資862億元,帶動光伏、儲能、智能電網等配套卡位入鏈,持續塑造鄉村發展新優勢。
圍繞產研對接增動能,集成應用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加快轉化科研成果,重點打造10個省市級創新創業共同體,力爭到2024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6%以上,研發經費支出占比超過2.5%,每萬名就業人員擁有研發人員45人,國家和省級創新平臺超過300家。
圍繞改革攻堅激活力,縱深推進農村產權、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新型經濟組織等重點改革任務,盤活用好“沉睡資源”,增強鄉村發展內生動力。開展省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成立區域性生態產品交易市場和生態銀行,讓綠水青山“美麗顏值”轉化為金山銀山“經濟價值”。
張宏偉說,未來15年是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的窗口期,棗莊市以建設共同富裕先行市為主線,推進城鄉要素順暢流動、公共資源合理配置,實現城市鄉村相互融合共同發展。
據悉,棗莊重點培育10個鄉村振興示范鎮和10個鄉村振興特色鎮,努力把鄉鎮建成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抓牢鄉村建設,深入實施數字鄉村發展行動,搭建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率先在全國實現5G鎮村全覆蓋,推動農民生產生活更加便捷。提檔升級“農村基礎設施網”,全面完成農村公路戶戶通、清潔取暖改造、供水供電供氣設施管網更新等任務,讓農民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
(http://dz.jjckb.cn/www/pages/webpage2009/html/2023-03/13/node_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