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棗莊市市中區委區政府提出了以“老城更新”為重要環節的“城建立區”戰略,把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先后投入資金13.5億元,以創則必成的信心全力推進文明城市創建。
市中區充分利用中興文化資源,圍繞鐵路、高速路口、河流、城市道路、文化街區、十字路口等,持續改善老城形象;把風景園林設計與城市規劃相結合,從整體上提升老城的人居環境和城市品質,切實讓市中人民滿意。在改善市民生活環境方面,該區完成了11條背街小巷、33個老舊小區改造任務,新建3處公園綠地,新改建15處口袋公園。在規范城市秩序管理方面,該區招募290名交通勸導員,在主要交通路口安排交通勸導員40人,對交通違章集中整治;將13個農貿市場、便民服務點全部納入改造提升范圍,臟亂差現象根本好轉。
讓老城更新,讓市中變靚。市中區上下切實增強做好創建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層層傳導壓力、激發動力,層層統一思想認識,形成“人人動員、人人參與”的良好局面,通過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讓市民“獲得感”更強、“幸福感”更濃。
“道路干凈了,墻面整潔了,環境漂亮了,我們這些老鄰居時常約著一起在樓下喝茶打牌,日子越過越幸福啊。俺老年人坐BRT、公交車還不花錢,天天看著咱的市容市貌變好變美,真是感到高興!”正在市中區廣場花園小區乘涼的謝奶奶用發自肺腑的真摯鄉音告訴記者。
近年來,市中區將文明城市創建作為補齊城市建設短板、實施民生工程的重要抓手,與城市建設管理工作一體謀劃、一體推進,圍繞老城區更新、城市新區提升、市南工業區突破“三區”同建,傾力打好“綜合整治大會戰”。
2022年以來,作為全國文明城市主創區,市中區始終把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作為當前重要政治任務,高點定位、高標推進、高效落實,先后投入13.5億元,以創則必成的信心和破釜沉舟的決心,吹響創城攻堅“沖鋒號”,全力打贏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攻堅戰。
提升農貿市場文明顏值
“現在的購物環境和以前的樣子完全改變了,展現出了嶄新的市容面貌,整治后的市場店面干凈整潔,交通通暢有序,感覺不比超市差。”正在幸福小區市場采購的李奶奶拉著購物籃高興地告訴記者,“以前占道經營的‘自賣頭’都入室經營了,現在,市場的經營環境非常好啦。”
據了解,根據國家對農貿市場測評標準的調整,市中區在重點對龍頭、新華、利民3個農貿市場改造提升的同時,將朝陽、建華、幸福等7個便民服務攤點群、新昌、果品、香港街3個批發市場全部納入改造提升范圍,全面拆除違建,統一店鋪門頭,做好衛生保潔,規范經營秩序。
“我們市場的經營環境每天都有新變化,這剛建好的新市場經營環境比這又好了,我們這些‘老鄰居’特別期望‘搬新家’。”據市場監管局禇隊長介紹,新龍頭市場新建市場面積約2800平方米,內設11個大回形攤位和75間精品商業用房,并對新建市場進行劃行規市,設置蔬菜、水果、肉類、豆制品、水產、調味品等8個功能區,打造成一個現代化復合型農貿市場。同時,配套建設食品快檢室,對入場食用農產品每天開展農藥殘留快檢,確保食品安全。
改善環境惠及千家萬戶
在立新小區,正在散步的姜女士告訴記者:“我們小區廣場以前都是賣炸串、蛙魚涼皮的流動商販,現在整治以后都入室經營了,干凈整潔衛生,靚化、美化、綠化改善以后,就像住進了新小區。”
2022年以來,市中區全力加速老舊小區改造。施工中,從居民期盼的小區停車難、三供一業等熱點問題入手,全面解決基礎設施、環境衛生、公共秩序、物業管理等問題,切實把群眾渴望且緊迫的事情做好。同時,積極吸引社會資金投資充電樁、門禁、快遞柜等設施建設,引導電力部門和電信、聯通、移動、中廣有線等弱電部門對老舊小區進行線路改造。截至目前,33個列入改造范圍的老舊小區全部改造完工。
全面提升城區精細化管理水平,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做好主次干道日常保潔,確保綠化、硬化、亮化、美化、凈化等工作取得實質性、突破性變化。聚焦破解歷史遺留問題打響“拔釘清點”攻堅仗,先后分3批集中拆除21處現場、182戶,為城市更新注入了強勁動力。雙山路、石碑巷等11條背街小巷、33個老舊小區完成改造,雨污分流改造完成42.1公里。城市西區供熱和8條老舊熱力管網改造進場實施,西昌路綜合管廊主渠已實現貫通。加大飛線整治力度,累計撤除線纜24.5萬余米,規整扎線14.2萬米。新建泉西游園、譽德游園、青檀立交游園等3處公園綠地,新改建政府西游園、檀北游園、南園立交園等15處口袋公園,現已陸續對群眾開放。
規范秩序倡導文明出行
大力規范交通秩序,持續開展“一盔一帶”專項行動,對行人、非機動車闖紅燈、逆向行駛、超越停車線、不戴頭盔、電動車未上牌、不按規定道路行駛等不文明行為或交通違法行為,加大懲治曝光力度,依托“智慧勸導”系統,引導群眾摒棄交通陋習,構建暢通有序的交通秩序,確保短期有成效、中期有提高、長期能保持。
傾力規范停車秩序,加強城市主次干道、背街小巷車輛停車管理執法力度,重點整治路沿石以上亂停車、占用消防通道停車、非機動車隨意停放等問題,為群眾出行創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環境;提升完善交通基礎設施,新增機動車位6200余個、非機動車位4600余個,安裝停車護欄3500米、隔離樁3200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