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2月被列入國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以來,臺兒莊區依托獨特資源稟賦,充分發揮古城溢出效應,圍繞“中華運河文化傳承核心區、國際知名旅游目的地、世界文化遺產”三大定位,積極構筑古城、濕地和運河文化體驗全域旅游格局,助推旅游轉型升級,加快新舊動能轉換,走出了一條由觀光游向休閑度假游轉變、由古城游向全域游轉變的發展之路。入選2017中國全域旅游魅力指數排行榜,《全域旅游“臺兒莊模式”》成為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標桿和樣板,新華社《領導決策信息》配發編者按全方位宣傳《臺兒莊全域旅游“五全模式”成典型》。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發展格局初步形成,為打造文化旅游之都和國際知名旅游目的地邁出了堅實步伐。




強定位,構建全域發展新格局。
依照文化旅游之都發展定位,按照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的驗收標準,充分依托現有的旅游資源,將歷史、文化、古城、濕地、現代農業有機融合,把臺兒莊作為一個“大景區”進行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建設。堅持以發展全域旅游為統領,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文化生態休閑為主線,以重點項目建設為主導,以產業體系建設為支撐,加強了組織領導、大眾參與。堅持因地制宜、改革創新,不斷優化“一核一帶一環多點”發展布局,深入推進旅游+產業融合,實現景點全域、觀念全域、服務全域,推動了旅游活區強區、富民惠民。



強共建,狠抓基礎設施建設。
推廣古城建設的成功經驗,加強與國際國內知名旅游規劃策劃專業團隊、旅游投資公司和高等院校專家學者的合作共建,加快推進交通網絡化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全面實施景區提檔升級工作。積極籌措資金,實施景區、景點道路暢通工程,開通景區間旅游專線。進一步加強景區,特別是新建景區的供水供電、旅游廁所、污水處理、停車場、旅游標識標牌等基礎設施建設,組建旅游廁所開放聯盟,區直機關企事業單位免費開放停車場和廁所。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建立旅游導聯系統和公共服務平臺,不斷提升旅游產業要素品質,讓境外游客愿意來、住的下、玩的好。




強品牌,打造供給新業態。
充分發揮古城旅游“龍頭”帶動作用和溢出效應,推動其他景區景點創建品牌。加快祥和鮮花小鎮、迪趣歡樂小鎮、臺灣生態園、九星山、黃丘山景區和憩園等重點項目,推進濤溝河、小季河、雙龍湖濕地建設,深入開展旅游示范村、星級飯店、星級旅行社創建工作。積極打造首屆全域旅游節事品牌,積極籌辦大型節事活動。在持續做好民俗文藝演出、體育賽事、會展論壇的基礎上,推進開發古城大戲、武術表演等有臺兒莊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新業態,積極打造魯風運河品牌。




強富民,推動產業融合。
成功創建山東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積極引導和發展鄉村旅游業,推動旅游與一產、二產及其他服務行業的融合發展,不斷提高旅游的就業吸納能力和增收致富能力。以“八大萬畝農業示范基地”為重點,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三品”農業,扶助花卉苗木、林果等產業,形成有影響、附加值高的生態觀光農業基地。以環城生態長廊、綠道建設為重點,發展森林景觀生態旅游,促進旅游與林業深度融合。挖掘運河文化、抗戰文化、魯南民俗文化、臺兒莊小吃文化,持續開展非物質文化展演活動,不斷提升臺兒莊全域旅游的美譽度和影響力。




強管理,提升服務品質。
深化旅游管理體制改革,在“1+4+14”旅游市場綜合監管模式的基礎上,成立旅游巡回法庭、旅游市場監管局、旅游警察和旅游綜合治理委員會,探索旅游綜合執法體制改革。加強對全區范圍內的旅游飯店、購物商店、旅行社、旅游車輛等行業監管工作,確保旅游市場秩序規范有序。完善了旅游安全救援工作體系,加強了對重點時段、重點區域、重點路段的安全監管工作。進一步規范了旅行社運營機制,提高了全區導游服務總體水平。深入挖掘國內市場潛力,借力全國、省、市和周邊大景區旅游宣傳和營銷活動,探索聯合營銷、捆綁營銷、新媒體營銷的市場宣傳推廣機制,積極開拓境外市場,吸納入境游客實現新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