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團市委獲悉,今年以來,團市委積極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返家鄉”暑期大學生實習實踐等多個特色活動,引導青年在服務棗莊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動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貼心為青年學子與家鄉搭建“連心橋”。
自6月16日“三下鄉”暑期社會時間活動開啟以來,全市共組織64支大中專學生社會實踐團團隊、700余人,成立發展成就觀察團、鄉村振興促進團、黨史學習教育團、鄉村振興促進團、理論普及宣講團等6類團隊,廣泛開展理論宣講、鄉村振興、關愛幫扶弱勢群體等服務。
近年來,團市委在確保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效果和質量上鉚足勁,探索實施了“團委協調、人崗雙適”的征崗選崗模式。面向全市黨政機關、事業單位、鄉鎮街道、社區征集實踐崗位,設置政務實踐、企業實踐、公益服務、社區服務四大類崗位,2021年暑假和2022年寒假,全市累計發布實踐崗位1217個,收到簡歷6512份;為突出實踐崗位的鍛煉功能,主動對接行政審批服務局、民政局、信訪局、棗莊交運集團等窗口服務單位和鄉村振興示范村鎮等基層一線,征集崗位占總計劃的40%;在崗位選擇中,及時將學子報名信息和報崗情況反饋至實踐單位,協調雙方在規定時間內進行崗前互動,實現意愿互通、雙邊匹配。
在激發青年學子建設家鄉、回饋家鄉上下狠功,團市委根據青年學子實習實踐需求,提供有力服務。協調各實踐單位確定待遇條件,靈活給予青年學子工作補貼;大力深化“團銀合作”,推廣“六貸一普”業務,為青年學子接下來返棗創業就業爭取金融優惠政策;團市委定時聯系青年學子了解實踐情況,根據學子反饋及時協調實踐單位做出分工調整,并精心組織“棗青賦能”等青年人才綜合素質拓展活動,保證青年學子習有所獲;為充分發揮“返家鄉”優秀青年學子的示范帶動作用,積極對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返家鄉”社會實踐團隊,參與棗莊市青年“鄉雁助飛”計劃,以1對1結對幫扶模式,幫助家鄉鄉村初高中學生成長成才;聯系濟南大學社會實踐團隊,開展“青繪美麗鄉村”行動,活動事跡在團中央“創青春”公眾號刊發。 (安卿超 蘇羽)
(http://www.632news.com/zznews/content/2022-08/25/content_43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