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六大提升工程”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三場,介紹著力提升工業經濟發展質效 為“工業強市、產業興市”戰略再做新貢獻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發布人
劉宗國 市政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市工信局黨組書記、局長
陳 魁 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
郭立波 市商務局四級調研員
劉 濤 市地方金融監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劉修存 市高端化工產業促進中心副主任
按照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市十二次黨代會和市“兩會”部署以及《關于健全完善工作推進機制推動三年攻堅突破行動全面提升的通知》要求,市工信局作為市工業經濟提升工程專班辦公室所在單位,堅持聚焦“先把經濟搞上去、集中精力強工業”,切實扛牢“集中精力強工業,工信必須打頭陣”的責任擔當,全力推動全市工業經濟穩增長、提質效、上水平。4月份,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邵士官同志作為專班的組長,牽頭對“全市工業經濟提升工程2022年工作任務”進行了認真研究,今年重點做好六大先進制造業培育、智能化技改、開發區高質量發展、工業項目招引、民營經濟和民間投資增長、工業進出口、企業上市、服務能力提升、指導工業企業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安全生產和生產經營等9項重點提升工作,確保按時序節點完成各項年度任務目標。
下一步,市工業經濟提升工程專班將按照市委市政府“工業強市、產業興市”戰略部署,堅持“五量并重”“十抓并舉”的工作思路,即堅持通過多上快上工業項目做大總量、堅持通過技改擴規提檔升級做優存量、堅持通過雙招雙引擴大投資做新增量、堅持通過改革開放創新融合做特變量、堅持通過優化環境精準服務做高質量,突出抓重點產業、抓項目、抓技改、抓鏈條、抓平臺、抓融資、抓合作、抓升規、抓環境、抓隊伍,壓實工作責任、堅持問題導向、定期調度督導,推動今年的工業經濟提升工程重點任務落地落細落實,進一步夯實工業基礎、做大工業底盤、提高工業質量,以更大力度、更快速度推動工業經濟實現更高質量發展,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建設作出應有貢獻。
一是突出打造“6+3”現代產業體系,擴鏈條強集群。聚焦“6+3”現代產業特別是六大先進制造業,健全完善“鏈長+鏈主+聯盟+基金”工作機制,發揮鏈主企業帶動作用和重點項目支撐作用,積極構建上下游貫通、全鏈條協同的現代產業生態,推進資源優先供給、要素優先配置、政策優先保障,加快形成“2121”產業雁陣。推動資源要素、政策措施向工業園區傾斜,落實落細《關于加快推動化工園區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提高園區承載力。
二是突出重點工業項目建設,擴投資強支撐。牢固樹立“快就是大局”效率觀念,深化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重大項目聯席會議等機制,抓住盯緊2022年省市重點工業項目、工業技改項目以及能夠形成產值拉動的重大項目,對項目建設存在的問題實行清單式管理。發揮企業招商主體作用,大力實施產業鏈招商,積極幫助鏈主企業謀劃項目,形成“招引一批、儲備一批、開工一批、建設一批、竣工一批、投產一批”的良性循環。
三是突出抓好工業企業智能化技改,擴賦能強質效。實施“技改煥新行動”,組織好首屆智能化技改大賽,常態化召開智能化技改大會,宣傳推廣典型模式,依托技改服務商聯盟,通過“一對一”診斷服務,幫助企業謀劃實施技改項目。依托“棗惠達”平臺,采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等方式,及時兌現技改獎補政策。優化技改基金運作模式,提高投放效率,完善“政投保貸券服+企業”的“6+1”聯動機制,不斷放大溢出效應。
四是突出數字經濟發展,擴能級強新興。加速完善工業園區5G覆蓋水平,力爭全年建成5G基站2200個,基本建成全面覆蓋城市地區和有條件鄉鎮的“雙千兆”網絡基礎設施,全力創建國家“千兆城市”。建設省級區域工業大數據中心,支持具有引領作用的優秀工業互聯網平臺爭創國家級、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推進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設,推動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保持高速增長。
五是突出企業梯次培育,擴總量強龍頭。實施“十大龍頭企業培育行動”,動態調整“雙30”重點工業企業名單,建立重點產業頭部企業“特別檔案”,一對一靠上服務推進。落實《棗莊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方案》,建立企業培育庫,加快培育一批市級、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落細落實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動態調整“小升規”企業培育庫,服務企業加速發展,盡快達到標準,持續做大規上工業總量。
六是突出營商環境打造,擴渠道強服務。按照“給企業政策、給企業解決問題、給企業家地位”“三給”服務思路和“距離上貼近、思想上貼近、感情上貼近”“三貼近”服務原則,真情實意幫助企業解決困難問題,豐富企業家溝通交流合作平臺,分產業鏈舉辦企業家沙龍,組織市內外“鏈上企業家”現場觀摩會,常態化開展“企業家進高校”活動,助力企業搶抓機遇加快發展,為“工業強市、產業興市”戰略深入實施再做新貢獻。
02大眾日報記者:項目建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請問,今年以來,我市重點工業項目推進情況如何?
一是深入推進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制度。28位市級領導、82個市直部門(單位)協調服務關鍵重大項目,優選83名項目專員常駐項目建設現場,“一對一”全過程跟蹤、全周期服務,廣大專員真幫實包,樹立起“干就是擔當、我就是棗莊”的良好形象。截至目前,項目專員已協調解決或者取得較大進展的問題達100余個。
二是落實重大項目建設聯席會議制度。廣泛征集存在難點堵點問題的重大項目,以及亟需要素保障的重大項目,提交聯席會議研究,并跟蹤監督問題解決情況。今年以來,通過聯席會議研究項目困難問題20個。
三是進一步加強重點項目建設管理。建立健全重點項目“紅黃藍”管理、公開亮屏、督導考核等制度,督促已開工項目加快建設進度,未開工項目盡快落實開工條件。同時完善重點項目開復工、重大事項、重要工作呈報機制。
四是加快項目庫建設。建立“151054”重點項目庫,即“1個大庫、5個分庫、10個專庫和54個子庫”,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涵蓋全行業、全門類的項目建設管理體系,形成“一個大庫抓項目、系統推進穩投資、全力以赴促發展”的重點項目建設良性循環。
下一步,我們將突出“6+3”現代產業體系,全力服務、推動重點項目建設,助力“工業強市、產業興市”戰略實施。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為工業企業發展外向型經濟提供支持。一是全力服務外向型工業企業。建立外貿基本盤企業工作群,及時將最新的惠企政策送到企業。借助省穩外貿穩外資服務平臺,跟進企業訴求問題,主動幫助紓困解難。持續用好“中小開”資金、匯率避險風險擔保、外貿企業投保出口信用保險等扶持政策。促進全市生產性企業向外貿企業轉型,鼓勵外貿企業優化產業升級。二是引導工業企業開拓重點市場。精心組織企業參加線上線下展會,借助境外百展活動、跨境電商平臺等開拓國際市場。引導企業優化國際市場布局,深耕發達經濟體等傳統市場,深化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貿易合作,拓展亞非、拉美等市場,逐步提高自貿伙伴、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在我市對外貿易中的占比,擴大與RCEP國家貿易規模。三是大力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實施跨境貿易便利化提升行動,加快發展跨境電商產業,積極引進知名跨境電商平臺,拉動工業企業依托跨境電商平臺開拓線上市場,提高海外客戶的多樣性,降低企業單一貿易伙伴風險。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政策扶持。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企業上市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推動企業上市工作。市政府大幅提高市級上市補助至1000萬元,有效降低企業上市成本,提高企業上市掛牌積極性。
二是篩選優質企業,建立工作臺賬。深挖優質企業加入上市后備資源庫,并將2023年底前有望實現境內外上市、新三板掛牌、轉板創新層或申報上市輔導的20家企業,納入重點企業上市工作臺賬,定期調度進展,做好跟進服務。
三是開展專題培訓,激發內生動力。先后舉辦兩期“棗莊金融大講堂”和企業資本運作、北交所政策要點解讀兩期專題培訓班,持續提升企業資本運作實操能力。上周,再次聯合北京證券交易所,舉辦北交所上市在線輔導交流座談會,為市內8家新三板、北交所后備企業提供“一對一”輔導,為企業把脈問診、解疑釋惑。
四是實地調研督導,加快上市進程。市分管領導帶領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市財金集團等相關人員,先后赴滕州市、市中區、薛城區及高新區等區(市)實地調研,督導屬地政府加快推動重點企業上市步伐。
下一步,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將持續加大重點后備企業培育輔導力度,大力拓展企業上市渠道,積極構建企業上市立體推進格局,支持各類企業赴境內外多層次資本市場上市融資。
(https://mp.weixin.qq.com/s/B5EQuZfrffcQt9rijNH4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