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棗莊高新區張范街道堅持以民為本,以共同富裕為導向,以黨建引領為先導,念好“高新實優嚴”五字訣,做到站位“高”、立意“新”、選人“實”、服務“優”、管理“嚴”,推動行動質效提升,擦亮“紅綠融合·益起創”城鄉公益崗品牌。
立足“高”字 高點定位 統籌謀劃 思想站位高。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就業優先政策,弘揚勤勞致富傳統美德,重點面向“老弱病殘困”等群體,大幅提升公益性崗位開發規模,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重視程度高。把城鄉公益性崗位擴容提質行動作為“一把手”工程,成立以黨工委書記為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抽調精干人員組建工作專班,強化工作力量,構建領導小組統籌謀劃,工作專班合力推進,村(社區)為日常管理主體的組織領導體制和工作運行機制。 目標定位高。力求做到精準識別到位、崗位開發到位、管理服務到位、作用發揮到位,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扎實推進共同富裕。 圍繞“新”字,創新思路,培育精品 創新“5+1”崗位開發模式。結合街道實際,圍繞鄉村振興、新時代文明實踐、革命老區紅色文化傳揚、“全域紅”黨建、“紅綠”融合發展、產城融合發展等重點工作,分類設置公共管理類、公共服務類、社會治理類、社會事業類、設施維護類等5類公益性崗位。在5類公益崗基礎上,重點圍繞“山水林田湖路村”七大板塊,開發綜合生態類公益崗,設立紅色陣地保護崗、紅色文化宣傳崗、護林崗、護水崗、道路管理崗、城鄉清潔崗等6個生態公益崗,全力打造“紅綠融合·益起創”城鄉公益崗品牌,為傳承好張范紅色文化,守護綠水青山,發展綠色經濟,打造張范節點,促進產城融合,走出一條“紅色引領,綠色添彩”的公益道路。目前,街道共開發鄉村公益崗90個,城鎮公益崗20個,其中綜合生態類公益崗67個。 建立公益崗信息庫。建立公益崗信息庫,下設鄉村公益崗人員動態監測信息庫、城鎮公益崗人員動態監測信息庫、崗位開發需求信息庫。其中公益崗人員動態監測信息庫下又設“基礎庫”、“重點監測庫”、“實名登記管理庫”。 創新六類群體臨時就業全覆蓋體系。將六類群體中未納入城鄉公益崗管理的人員,全部納入獨立開發的“流動公益崗”管理體系。精準識別其就業需求、就業能力,挖掘勞動密集型企業生產需要,單獨開設勞動強度較小、勞動時間靈活、勞動區域自主選擇面大的臨時性、短期性就業崗位,通過微信群推送、干部“敲門”推薦的方式,將臨時工作入戶宣傳,真正做到優先政策扶持、優先推薦就業、優先人文關懷,確保“共同富裕一個不少、一個不落”。目前,以多種方式推薦布藝縫制、工藝品編織等臨時性工作110余人次。 突出“實”字,嚴實流程,精準識人 把緊八大程序關,采取個人申請、民主評議、村級推薦、街道審核、公開公示、區級審批、簽訂協議、崗前培訓的方式組織上崗。 注重“優”字,優化管理,精準服務 堅持“三管三化”,優化服務管理理念。日常管理制度化。出臺《城鄉公益崗擴容提質行動實施方案》,制定《公益崗日常管理制度》、《公益崗信息庫維護制度》等制度,對公益崗“選、育、管、用”全過程規范,實現依規辦事、依規管理。 服務管理人性化。打造“公益崗綜合服務中心+公益崗加油站+公益崗微型能量補給點”三級管理服務體系。在街道,成立綜合服務中心,作為公益崗整體管理服務基地;在各村(社區),建立“公益崗加油站”,負責公益崗日常管理、業務培訓;在沿街商鋪、企業、防疫卡點、值班室等,設立“公益崗微型能量補給點”,配備茶水、桌椅、充電器等,打造公益崗歇腳、避風、躲雨的“暖心港灣”。 動態管理信息化。將信息庫中的“基礎庫”、“重點監測庫”、“實名登記管理庫”進行細化分類管理。同時,將基礎庫中未納入城鄉公益崗的群體,歸入“流動公益崗”統一管理服務。 抓住“嚴”字,壓實責任,嚴格監督 明確相關責任。街道組織人事人社辦按照領導小組和專班統一要求,牽頭城鄉公益崗工作的具體工作部署,街道財政所、經管站做好經費保障等工作;農業農村辦、民政辦、扶貧辦、環保辦、執法中隊、防疫辦、派出所等最大力度挖掘崗位資源,做好崗位開發等工作;各村(社區)負責組織人員報名及后期日常管理等工作。 嚴格督導落實。一方面,工作專班每月要聽取用人部門或村(社區)的匯報,及時了解管理運行現狀,重點掌握崗位開發、人員管理、資金統籌、業務培訓等情況,確保高效運轉;另一方面,針對日常工作,常態化開展“四不兩直”,建立定期通報制度,將公益崗工作成效作為業績考核、待遇標準、動態調整的重要依據,激勵公益崗干在實處、成在當下。 全程監管保障。街道通過抓信息監管、抓日常監管、抓資金監管、抓退出管理的“四抓”措施,嚴格公益崗從進入到退出的監督與管理,全過程、全方位跟蹤監管,確保城鄉公益崗工作質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