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上午,2021年前三季度全市生態環境質量狀況新聞發布會在市政府新聞發布廳舉行。發布會上,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同志介紹了近年來我市生態環境工作治理開展情況,并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今年以來,我市緊緊圍繞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目標,以第二輪中央、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為契機,凝心聚力解決了一批突出環境問題,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各項工作都取得重要進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增強。
全市大氣環境質量狀況
記者在發布會上獲悉, 1-9月份,全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4.32,列全省第7位,同比改善13.6%,改善幅度居全省第2位;細顆粒物(PM2.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臭氧(O3)、一氧化碳(CO)均同比改善,改善幅度分別為20%、13.1%、25%、8%、4.3%、23.1%,列全省第2位、第3位、第1位、并列第5位、第10位、第4位。
9月份,全市降塵量均值為每月每平方公里3.9噸,各區(市)、棗莊高新區降塵量均值范圍為每月每平方公里3.4~5.3噸,均優于每月每平方公里7.5噸的管理要求。
全市水環境質量狀況
1—9月,全市7個國控斷面中1個達到地表水Ⅱ類標準,6個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優良水體比率達到100%,水環境質量指數位居全省第四;飲用水方面,全市8個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標準,達標率100%(剔除本底值影響)。
生態環保執法情況
聚焦保障南四湖流域水質安全、打擊危險廢物違法犯罪和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等工作重點,緊盯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重點時段和重點問題,按照“找問題、堵漏洞、補短板”要求,深化生態環境綜合執法。不斷優化改進執法方式,大力推進非現場執法,充分運用移動執法、自動監控、無人機等科技手段,實時監控、實時留痕,提升監控預警能力和科學辦案水平。根據“雙隨機、一公開”要求,每季度定期開展綜合執法,并先后組織開展了大氣、輻射、醫療廢物廢水、涉水企業、在線監測數據質量等專項執法檢查行動,今年1-9月,現場檢查企業210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