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開端,關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和家庭的幸福安寧,也關乎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穩定。家庭教育促進法即將實施,所有父母和家庭成員都需要做一次思想認識上、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上的更新換代,以全新理念承擔起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
家庭教育不滿足于讓孩子吃飽、穿暖等基本生活保障。這是家庭教育范疇的問題。家庭教育促進法所指的家庭教育,是為了促進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對未成年人實施的道德品質、身體素質、生活技能、文化修養、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培育、引導和影響。如果父母或其他監護人還停留在讓孩子不挨餓、不受凍的舊時代,就容易出問題了。
家庭教育不應該再有教育缺失、任性、無所謂的情況。每個家庭情況不同,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差距很大。外出打工的父母,把提高家庭富裕、改善經濟狀況放在重要位置,家庭教育責任被束之高閣;因為“隔代親”“管不了”等問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帶孩子,又存在溺愛、亂愛和放任的情況。孩子送到幼兒園或學校后,有的家庭又把所有責任留給教師。家庭教育的缺失,容易為未成年人身心發育、文化修養、行為習慣帶來負面影響。
家長要提升家庭教育的意識、技能和家庭教育影響力。教育是一門學科和專業。孩子需要時才進行家庭教育,是被動的、消極的、落后的家庭教育模式。主動的、積極的、科學的、健康的家庭教育,需要父母或其他監護人不僅實施家庭教育,還要有責任和義務學習家庭教育的本領和方法。父母以文化水平、專業素質低為由,推卸家庭教育責任,或對孩子進行任性的家庭教育,會影響甚至有損孩子的身心健康,也是對國家和社會不負責任。
言傳身教、平等交流是所有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應當做到的。健康的家庭,才會有健康的家庭教育。有的家庭里,家長自己做的是一套,教育孩子時是另一套,家長不能成為孩子健康成長的良好示范,更起不到帶頭引領作用,自己整天沉浸于打麻將、賭博等不健康社會活動中,教育孩子不玩電子游戲、德育為先、刻苦學習,家長無論多么苦口婆心,家庭教育無論多么用心,收到的效果都不會十分理想。
家庭教育不是家庭私事,也不是朝夕之事。每個家庭有責任和義務重視家庭教育,為孩子健康成長營造理想的氛圍,并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密切聯系起來,尊重孩子的個性特點和差異,重視發現和發揮孩子的長處,注重科學的教育方式方法,不完全復制別的家庭教育模式,也不完全依賴學校教育,真正做到以人為本,與時俱進,才更容易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有擔當、敢作為、能成才、樂奉獻的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