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持續發展,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網絡空間之間的交融性日益增強,因此,良好的網絡空間成為提升人們生活質量的一項重要因素。在接連開展“清朗·凈網2021”網絡生態治理專項行動、“清朗·‘飯圈’亂象整治”專項行動、“清朗·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等系列行動之后,近日國家網信辦繼續推進“清朗·互聯網用戶賬號運營亂象”專項整治行動,以治理常清維護網絡空間生態長清。
當前,網絡空間正逐漸成為群眾生活的基礎性公共空間之一,同時得益于打破時空壁壘的技術加持,線上公共空間比線下公共空間具有更強的外部效應,不良網絡信息極易對網絡受眾尤其是青少年用戶群體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因此,網絡空間需要更加有效的規范和管理與之相配套,才能真正發揮其在信息傳播和分享領域的優勢,充分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從整治“飯圈”亂象,到治理互聯網用戶賬號運營亂象,“清朗行動”不僅在持續進行,并且向縱深推進。此次行動對于違法違規賬號“轉世”、互聯網用戶賬號名稱信息違法違規、網絡名人賬號虛假粉絲、互聯網用戶賬號惡意營銷、向未成年人租售網絡游戲賬號五類賬號運營亂象,有針對性地采取加強網絡賬戶注冊管理,定期清理無效賬號,從嚴處置“標題黨”“蹭熱點”“擦邊球”此類內容信息等措施,著力減少惡意營銷對網絡空間的錯誤導向,進一步匡正網絡生態的秩序健康,維護社會主義思想價值觀和公序良俗。
然而,由于網絡空間的復雜性和網絡賬號的隱蔽性,“清朗行動”不能也不應畢其功于一役。要防止網絡亂象的卷土重來,不僅要不斷提高用戶的網絡文明素養和網絡信息辨別力,更要制定長效管理的規章和制度,實現凈網常態化。對于生長在互聯網中的“雜草”,只有敢清理、深清理、常清理,才能還網絡環境美麗安寧,避免各類亂象“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互聯網時代,網絡空間只有常清方能長清。要形成充滿正能量的網絡語言環境,要構建用戶友好型的網絡生態空間,就要堅持開展網絡亂象治理專項行動,用持之以恒、久久為功,換天朗氣清、正大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