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歲重陽,今又重陽。重陽節的一大主題是尊老敬老。我國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規模最大的國家之一,隨著人口老齡化步伐的加快,尊老、敬老、愛老、助老已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更是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重要內容。尊老敬老,既是傳統,也是社會進步的一個標志,我們要讓尊老敬老更具體、更貼心、更務實。
尊老敬老,緣于道德情感。千百年來,我國人民以尊親為光榮,以敬老為己任,“養親必敬”“人之行莫大于孝”“百善孝為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等至理名言代代相傳,歷久彌新,成為引導人們孝敬父母、關愛老人的寶貴精神財富。重陽節尊老敬老,就是要傳承傳統美德與倫理,把尊敬、孝順、關愛老人當作基本責任。
尊老敬老,更要放在社會發展進步的大背景下踐行。最新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為18.7%,按照占比10%-20%之間屬于輕度老齡化標準,我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與此同時,人均壽命提高、獨生子女成年、人口流動量激增這“三碰頭”的社會背景,讓老齡化的社會難題更復雜。在時代背景下,尊老敬老應出臺更具體、更貼心、更務實的舉措,拿出更具體、更貼心、更務實的行動。
尊老敬老,要給老年人一個健康的“夕陽紅”。隨著社會發展進步,現在大多數老人不愁吃、不愁穿,更多的是在健康和精神文化上追求晚年的美好生活。而社會上某些商家看準了這一情形,將保健食品說成“靈丹妙藥”,搞虛假宣傳,變著法兒向老年人推銷保健品,已經成為社會一大公害。重陽節前后,此類宣傳也不甘寂寞。日前,吉林省消費者協會及時發布消費提示,揭穿保健品虛假宣傳騙局,明確提醒老年人“保健用品不是藥,身體不適須就醫”,還提示“報團旅游要牢記,超低團費存陷阱”“金融產品種類多,高額回報有風險”……這無疑是一次有益的科普,是對“夕陽紅”好時光的呵護。
如何把尊老敬老的傳統發揚得更好,不僅僅關乎道德與倫理,更涉及經濟與社會的良性發展。從政府、社會到家庭,都要與時俱進地結合當下的時代背景和老年人需求,不斷豐富尊老敬老的內涵,既要從道德層面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又要研究更加具體、貼心、務實的辦法和途徑,多方發力、呼應,不斷增強老年人的晚年幸福感,讓老年人充分感受到全社會對他們的尊重和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