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莊市作為老工業基地,歷史上曾因煤炭和水泥支撐有過輝煌,可也讓城市蒙上了一黑一灰的底色。如何實現綠色崛起成為我市轉型發展道路上的一大瓶頸。今年是棗莊市建市60周年,六十載植綠護綠,一甲子春華秋實,棗莊市始終踐行新發展理念,促進生態立市和綠色發展,通過不懈努力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森林覆蓋率逐年提升,生態環境持續向好。逐漸擺脫了一黑一灰,使綠色成為城市的靚麗底色。特別是今年起在全市全面實施“山水林田大會戰”。通過精心組織、重兵投入、系統治理、成片打造。構建形成“山青、水秀、林茂、岸綠、田沃、湖美、城靚”的大生態格局。一幅煤城變綠城的生態畫卷正在魯南大地上徐徐展開。
千山綠化工程作為今年薛城區“山水林田大會戰”的重點工程,計劃營造生態防護林1000畝,已開挖樹坑7萬余個,栽植苗木4萬余株,完成造林14.7公頃,實施了“引水上山”工程,投資1000萬元,鋪設“引水上山”管道6710米,軟管10000米,將蟠龍河水引到山頂,破解造林與防火中“水”的難題。目前,陶莊鎮種莊村、常莊街道埠嶺西村、沙溝鎮城子村等4個工礦廢棄地復墾項目通過市級驗收備案,完成復墾面積24公頃。 薛城區“山水林田大會戰”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林業發展中心主任孟凡煥:堅持工程化的理念,項目化思維,確保“治一片區域成一片生態景觀,整一片流域成一幅山水畫卷”,打造精品工程示范工程,全面推進千山綠化工程,配套建設引水上山項目,確保了造林用水的難題,現已完成造林700畝,加快推進荒山披綠,以環城綠道兩側,可視山體為重點,完成了圣土山,羊鼻子山,雙山等荒山造林1600余畝,推動形成多層次立體化的生態景觀格局,已完成破損山體治理2處,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361畝。 十里灣·田園沐歌文旅綜合體是薛城區“山水林田大會戰”六大區之一,依托生態資源優勢,推動生態建設與康養、文旅等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圍繞“治水系”布景觀”“美鄉村”“強業態”四篇文章,實施河道綜合整治3.2公里,濕地生態修復300畝,建設環湖綠道10公里,規劃景觀節點6處,完成河道兩側綠化彩化200余畝,建成休閑花海150畝;今年7月,鄉村振興研習社開館運行,使生態治理與文旅發展協同推進。通過生態綜合治理,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打造生態康養休閑目的地。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不斷促進“山水林田大會戰”生態惠民、生態富民、生態為民。 薛城區沙溝鎮林業站 站長肖晗:十里灣田園綜合體是我鎮以建設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為依托,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區的重大工程,該項目計劃總投資8.7億元,以鳳陽湖為起點,沿河而下十華里至白樓灣區域。栽植法桐,石楠,二月紅,二月蘭等喬灌木及各類花草20余萬株。完成濕地修復450余畝,在鳳陽湖的西岸北岸種植花海150余畝,每到四到五月份,成為眾多游客網紅的打卡地。 初秋時節,走進滕州官橋薛河濕地公園,楊柳依依,蓮葉田田。一幅岸綠景美、 美麗宜居的生態畫卷展現在眼前。作為高標準打造的滕州南部首個濕地生態治理示范片區,薛河濕地公園魏河片區在有效恢復河流生態系統的同時,串珠成鏈,新修濕地環河路6.3公里,打通了濕地與周邊景點的交通脈絡。同時,點線結合,在點上,新建游園節點11處、健身廣場12處、亭廊7處。在線上,豐富河岸生態,沿岸栽植柳樹、紅葉石楠、海棠、黃花鳶尾等苗木45萬株。在面上,河道內栽植香睡蓮、黃花睡蓮、雪春露荷花等水生植物10萬株。繪制出濕地點線面結合的生態畫卷。 滕州市官橋鎮黨委書記楊青霖:今年以來,官橋鎮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聚焦聚力山水林田大會戰,堅持以路為線、以河為軸、以綠為色、以文為魂,精心繪制了山青、水秀、林茂、田沃、景美的“官橋畫卷”。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是薛河省級濕地公園小魏河片區,該片區總長9.6公里、流域面積21平方公里。近年來,我們通過實施“搭架塑形”“繡花上色”“精描細畫”三期工程,高標準打造了滕州南部首個濕地生態治理示范片區。 建市以來,我市秉持綠色發展的理念,不斷深化以集體林權制度和分類經營改革為重點的各項林業改革,大力推進林業體制、機制創新,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國土綠化步伐明顯加快,生態環境顯著改善,林業產業快速發展,生態文化體系初步構建,林業的生態經濟文化功能日益彰顯,棗莊林業實現了持續快速健康協調發展。 棗莊市林地面積由建市時的62萬畝增加到187萬畝;經濟林面積由3.3萬畝增加到80萬畝;濕地公園、森林公園從無到有,全市已建立省級以上濕地公園17個,省級以上森林公園 14個。 棗莊市依托生態資源優勢,推動生態建設與康養、文旅等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助推生態產品溢價,推動生態效益向經濟、社會效益轉化。持續叫響環城綠道生態品牌。環城綠道是棗莊市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品牌,持續提升環城綠道,200多公里的綠道串聯省級以上森林濕地公園13處、休閑驛站18處、采摘園農家樂324家、特色經濟林果基地163家,形成了康養健身、森林體驗、休閑娛樂的生態體驗示范基地。 60年一甲子,60年風雨兼程、一甲子前赴后繼,棗莊市在植樹造林、綠色發展的道路上,正書寫著從灰色到綠色,從煤城到美城的壯麗史詩。 在2014年成功創建成為國家森林城市的基礎上,2015年、2018年,棗莊市又先后啟動實施“國家森林城市十大提升工程”和“綠滿城鄉·美麗棗莊”國土綠化行動,保持了林業生態建設的強勁勢頭,為全市生態環保工作及經濟社會綠色轉型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生態支撐。 特別是今年“山水林田大會戰”正式啟動以來,全市上下認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圍繞荒山披綠、河道治理、產業增綠、城區繡綠、鎮村興綠、綠道提升、濕地復綠、防火護綠、山體修復、沃田高產等“十大工程”,扎實做好“護山、治水、興林、育田”文章,精心組織、重兵投入、創新機制、系統治理、成片打造,截至8月底,全市已開工47個片區(攻堅戰)、238個重點項目,開工率分別為95.9%、96.7%;重點項目已完成115項,完成率為46.7%。全市累計投入各類資金約37.7億元,約占年度計劃投資 54.6億元的69%。全市已完成造林2.5萬畝,建設提升環城綠道98公里、綠色生態廊道274公里、環庫林帶2700畝、修復濕地2080畝。“大會戰”實現良好開局,“山青、水秀、林茂、岸綠、田沃、湖美、城靚”的大生態格局已經初步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