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時節,豐收在即,一股濃郁的蒜香已經充滿了棗莊高新區張范街道湯莊村的大街小巷。刨蒜、剪蒜、晾干、剝皮、裝袋……村民們正集體對大蒜進行整裝處理,準備銷往全國各地。
據了解,湯莊村常年以種植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為主,收獲的農產品雖然可以直接賣往糧食收購站,但是收入并不可觀。在提倡種植大蒜時,村民們一開始還是有些擔心,通過集體外出學習和調研,湯莊村積極改變了傳統觀念,秉承“產業興則農民富”的發展思想,大力發展大蒜產業,通過著重培育一批種植大戶,加速實現規模化種植、標準化加工,不斷提高土地綜合利用水平,通過做強做優地方特色農產品,帶動農戶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
“我種了有十來畝地,光種大蒜就種植了七畝多,接近八畝地,今年大蒜的產量很好,一畝地就能產到三千斤左右,因為現在大蒜每斤能賣到三塊錢左右,這樣保守估計我的大蒜一畝地就能純賺到五六千塊錢。”種植戶楊傳兵高興地說。
近年來,湯莊村通過不斷學習探索,積極引進優質蒜種,通過跟蹤進行技術指導、優化種植結構、產品精細包裝等方式,不斷提升大蒜附加值。同時,大蒜后期包裝處理也帶動了村里老弱群體就業,不斷為農民增加收益,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村民秦振玉說:“我們老年人都熱熱鬧鬧地坐在一起剪蒜很開心,收入很好,老年人在家呆著也沒事。”
大蒜產業的規模發展少不了黨建引領,棗莊高新區不僅在工業領域開展了產業鏈上黨旗紅系列活動,也在鄉村不斷加強黨建工作,通過組織鄉村好青年培訓、嚴把村委選舉關口等措施,不斷提高村委為民服務能力。
湯莊村黨支部書記楊鎮告訴記者:“我們村種植大蒜3年多了,現在大蒜種植戶有幾十戶,因為當時種植大蒜比較少,而且產量也比較低,經過我們村到外地進行學習、培訓,大蒜得到了品質的保證,提高了大蒜的增量。現在大蒜種植正是收獲之際,現在我們村六十多歲老年人,在家里也沒有工作,到外面也沒有勞動能力的,他們在收完大蒜之后剪蒜根、剝蒜皮,能帶動他們的經濟收入。現在我們村種蒜的也比較多,我們統一定價,定價之后統一銷售到全國各地。”(記者 姜愛民 通訊員 李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