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流動黨員居住分散、流動性強的實際,我市創新思路、多措并舉組織流動黨員參加學習教育,探索出一些卓有成效的做法,基本實現流動黨員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流動不流學、離鄉不離學、務工不誤學”。
發揮地域黨組織作用,確保參學全覆蓋。市級層面主要依托市人力資源服務中心代理人員黨委下設的4個流動人才黨員黨支部組織學習;各區(市)結合本地實際,在區(市)或鎮街的流動人才黨支部組織黨史學習教育;市在京流動黨員黨委組織召開黨史學習教育動員會暨黨建工作會,黨委副書記作專題輔導,引導黨員主動接受黨史學習教育。同時,進一步做好流動黨員管理工作,更好引導流動黨員參與黨史學習教育,推動以村(社區)“兩委”班子換屆為契機,全面摸清各鎮街外出務工黨員情況;在機關單位以原單位人事關系為抓手,組織開展全面調查摸排,建立專門的流動黨員臺賬,做到數據清、底子明。
暢通線上學習渠道,確保學習不受限。充分發揮“學習強國”“燈塔-黨建在線”平臺、黨員微信學習群的功能作用,發揮“線上”學習機動靈活的優勢,持續開展線上“網絡教育”,定期發布黨史學習資料、黨的政策,增強學習教育針對性和實效性。臺兒莊區借助“學習強國”建立“流動黨員之家”組織架構,下設13個黨(工)委學習分組,建立了8個學習群組,讓流動黨員黨史學習“不斷電”,目前已有700余名外出黨員進群參與學習。同時利用“強國視頻會議”“工作通知”及“強國云盤”等功能,實現會議通知提前發布、支部會議全程視頻學習、支部學習資料線上推送共享等多種功能,真正實現“流動黨員在哪里,組織就建到哪里,工作就覆蓋到哪里,黨史學習教育就輻射到哪里”。
做實聯系幫扶制度,確保學習不間斷。強化點線管理,推行駐村干部、村(社區)黨組織班子成員、黨員骨干與流動黨員“一對一”或“一對多”結對聯系,及時推送學習信息、跟蹤幫學促學,保證黨史學習教育不斷聯、不缺課。臺兒莊區推行“1+1+X”聯系服務制度(1名在家黨員聯系1名外出務工黨員、聯系周邊10—20戶群眾),在家黨員每月至少主動與外出黨員進行2次思想學習交流,敦促學習教育落地落實。山亭區聚焦流動黨員同流出地的雙向互動,通過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組織流動黨員開展好“四個一”活動,即開展一次志愿活動、為家鄉辦一件實事好事、開展一次幫扶活動、提出一批意見建議,并建立流動黨員《心系群眾辦實事、立足崗位爭先鋒實踐活動》臺賬,幫助流動黨員在辦實事、紓民困、解民憂中抓好黨史學習教育。
結合主題黨日教學,確保學習有溫度。組織協調好流動黨員參加流入地和流出地黨組織的主題黨日活動,并明確要求黨組織圍繞組織學習、志愿服務等組織開展好主題突出、形式多樣的專題主題黨日活動,讓流動黨員系統掌握了解黨的知識,不斷提高流動黨員的歸屬感和自豪感。把握好流動黨員返鄉契機,組織集中上黨課,召開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等,增進黨員與黨組織的感情聯絡。山亭區計劃在“七一”前后,通過視頻連線或流動黨員返鄉的方式,開展專題組織生活會,深入談心談話,聯系實際查擺存在的問題,深刻進行黨性分析,交流學習體會。嶧城區充分利用本地紅色資源,組織流動黨員到勝利渠精神教育基地、烈士陵園、西馬寨初心體檢館等參觀學習,通過參觀紅色展覽、聆聽感人事跡、分享體會感受,加強黨史學習教育。同時,推動各類教育基地、黨群服務中心(站)面向所有流動黨員開放共享,打造就近學習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