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城區陶莊鎮被稱為山東棗莊城市后花園。3月12日上午,棗莊市“山水林田大會戰”在該鎮叮當山拉開序幕,700余名干部手植新綠,為城市增添春色。
據介紹,為扎實推進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建設,促進棗莊生態立市和綠色崛起,棗莊市委、市政府決定從今年起全面實施“山水林田大會戰”十項工程。到“十四五”末,全市80%以上的應治理區域得到有效治理修復保護,繪就“一城山水滿城綠”的錦繡畫卷,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鄉村振興、美麗中國及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建設提供“棗莊樣板”。
荒山披綠工程。堅持荒山綠化重點突破,以棗莊環城國家生態公園范圍內及綠道沿線可視山頭為重點,按照適地適樹、宜林則林、宜果則果原則,推進25度坡丘陵退耕還果還林,把公園范圍內、綠道沿線可視山頭打造成荒山綠化彩化示范工程,帶動其他區域治理,實現荒山綠化彩化。到“十四五”末,完成荒山綠化彩化10萬畝,形成“山下有果、山腰見彩、山上常綠”的森林生態景觀。
河道治理工程。完善防洪排澇布局體系,城市規劃區內主要河道防洪能力達到或超過50年一遇防洪標準;其他河道達到或超過20年一遇防洪標準;同步推進智慧河湖建設。興建濱水綠道,實現兩岸貫通,構建林水相依、河清岸綠、通行便捷的水系生態體系。到“十四五”末,力爭全市6座大中型水庫、13條設立市級河長的河流和南四湖棗莊段全部達到省級美麗河湖標準,其他流域面積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基本達到市級美麗河湖標準。
產業增綠工程。堅持林業一、二、三產融合,重點發展果品生產加工、苗木花卉、木材加工、森林康養、林下經濟等五大主導產業,石榴、大棗、核桃、板栗、花椒、櫻桃、元寶楓、梨、蘋果、桃等十大特色林果產業基地。到“十四五”末,市級以上現代農業產業園達到30個、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強鎮達到30個,建設提升經濟林基地10萬畝,建設提升優質高效林下經濟基地2萬畝、苗木花卉基地1萬畝,推動實現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
城區繡綠工程。棗莊市按照“科學布局、因地制宜、綜合功能、凸顯特色”的原則,持續深化“規模增綠、均衡布綠、見縫插綠、垂直掛綠”的城市園林綠化行動,充分利用現有城市資源,全域實施公園城市建設,著力推進城市綠蔭行動、街角空閑地綠地滿鋪、綠地彩化工程和全域立體綠化,打造出一批體現山水棗莊特色、展示歷史文化傳承、凸顯魯南風土人情的園林精品和景觀亮點,全力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到“十四五”末,棗莊城市建成區綠地率要達到38.2%,綠化覆蓋率達到42.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5平方米,城市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90.5%,林蔭路推廣率達到85.5%,城區生態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提升。
鎮村興綠工程。按照“環村有綠帶、道路有綠網、街心有綠地、廣場有綠蔭”的“四有”標準,以村內綠地、街道綠化和環村林帶建設為重點,見縫插綠,增加綠量。加快推進村(社區)的院落、墻體、陽臺等立體綠化,積極組織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大力開展“美麗庭院”“綠色庭院”“綠滿家園”創建活動。到“十四五”末,建成森林鎮(村)1000個、美麗宜居鄉村700個、綠色示范庭院及美麗庭院5000戶,打造形成“生產美、生活美、生態美”的新時代鄉村面貌。
綠道提升工程。提升青龍、十字河、仙人洞一劉伶臺等環城綠道132公里,建設完善人行步道、觀光小火車、休閑驛站、標識系統等基礎服務設施,積極推進智慧綠道建設,拓展綠道功能。大力實施綠道沿線26座破損山體綠化彩化,提升完善綠道生態景觀,逐步實現四季有綠、三季有花的效果。以鳳凰綠道為主體,依托棗莊牛郎山國家森林康養基地,以生態文旅康養為主導業態,發展生態大健康創新產業、生態休閑康養等綠色生態健康產業項目集群,著力打造林業高質量發展集聚區。積極啟動實施環城綠道棗莊歷史文化元素嵌入建設,不斷提升綠道文化內涵。積極建設提升其他綠色生態廊道1000公里,努力構筑集中連片的全民共享森林生態圈。
濕地復綠工程。在滕州濱湖、薛城蟠龍河、臺兒莊運河國家濕地公園等沿微山湖、沿運河流城區域,重點通過污染清理、地形地貌修復、自然濕地岸線維護、河湖水系連通、植被恢復、野生動物棲息地恢復和濕地有害生物防治等措施,開展濕地生態功能修復。到“十四五”末,完成濕地修復面積1萬畝,合理調節水資源,增加水面面積,濕地面積穩定在23.8萬畝以上,濕地保護率達到70%以上,促進濕地生態系統持續健康發展。
防火護綠工程。加強森林防火,重點推進“國家森林火災高風險區綜合治理”項目建設,大力推進關鍵區域部位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森林防火能力,維護生態安全。到“十四五”末,全市林區防火視頻監控覆蓋率達到95%。建立專業化護林員管理機制,切實實現火情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確保全市森林防火態勢平穩。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每年完成飛防面積80萬畝以上,確保無大的林業有害生物災害發生。
山體修復工程。大力開展破損山體修復治理,堅持“分類實施、重點治理、因地制宜、統籌兼顧”的原則,按照“沿城、沿路、沿風景區分期分批推進”的工作思路,著力解決可視范圍內的破損山體治理,全面實施42處破損山體修復治理。到“十四五”末,完成破損山體修復治理1萬畝.
沃田高產工程。貫徹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大力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以區(市)為單位,統籌規劃農田基礎設施,科學布局道路、水源、輸水、配水、灌溉、排水等工程,實行田、土、水、路、林、電、技、管綜合配套。到“十四五”末,建設高標準農田98萬畝,實現農田“地平整、土肥沃、旱能灌、澇能排、路相通、林成網”,顯著增強農田防災減災、抗御風險的能力,有效改善農業生產條件。
棗莊市林業和綠化局局長龍厚宏表示,市委、市政府開展的“山水林田大會戰”,繪就了一幅“山清、水秀、林茂、岸綠、田沃、湖美、城亮”的美麗棗莊愿景藍圖,鼓舞人心、催人奮進,我們將不辱使命,奮勇擔當,以只爭朝夕的精神、決戰決勝的姿態、沖鋒陷陣的氣勢,一個片區一個片區抓攻堅,一個項目一個項目抓突破,一步一個腳印把生態藍圖變為美好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