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和人一樣,同樣有“新陳代謝”,需要及時科學地“除舊布新”。眼下,南京市正醞釀頂層設計,更好實施城市更新。要把這項工作落實到位,必須下“繡花”功夫,做好精細文章。
做好城市更新的精細文章,是對以往粗放式、一刀切做法的糾正。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絕不可草率。過去,一些地方和部門在城市治理上急于求成,一哄而上搞“大拆大建”“統一定制”,破壞了城市的歷史風貌和人文肌理,損失難以彌補,令人惋惜。這種粗放式、一刀切的城市更新,與新發展理念相悖,已經落后于時代。
做好城市更新的精細文章,是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截至2019年底,南京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83.2%,城市發展已經由過去的“有沒有”步入“好不好”階段。人民城市為人民,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一定要在科學化、精細化上下功夫,走出一條有機更新、智能更新的新路子。一方面,通過對城市空間存量的盤活優化,涵養城市的特色稟賦,提升城市發展能級;另一方面,針對城市發展中的短板,鉚足勁把短板補好,讓市民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
做好城市更新的精細文章,要在淬煉城市氣質這個關鍵點發力。家住六朝煙水間,“煙水氣”是南京獨特的城市稟賦,“煙火氣”則是現代化都市活力的體現。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考驗著我們的城市治理智慧。以老城南小西湖片區為例,在進行城市更新謀劃時,專家和居民共同商量,確定了“自我更新、有機更新、持續更新”的新思路,通過小規模、漸進式的特色改造,使得“煙水氣”與“煙火氣”兼容并蓄、美美與共。城市更新貴在精、成于細,奔著問題去、耐心補短板,終能探得驪珠回。
做好城市更新的精細文章,還要在創新手段上尋求突破。智能時代的城市更新,是具有高科技含量、體現集約發展特點的更新,應當運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新科技手段,創造更高品質的城市生活。比如,同濟大學參與上海市赤峰路的城市更新,在大數據分析的基礎上,融合智能技術產品,將老舊街區變為“未來生活實驗室”。目前,南京市也在醞釀為城市更新“立法”,從頂層設計入手,“上下互動”協商共治,讓城市更新成為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
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做好城市更新的精細文章,有助于打破城市內卷化傾向,進一步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以民心為初心,以問題為導向,把工作做得細些再細些,日拱一卒、功不唐捐,我們工作與生活的“大藍鯨”將越發魅力四射、更加宜居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