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棗莊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公報(2020年12月11日 中國共產黨棗莊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通過)
中國共產黨棗莊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于2020年12月11日在市政大廈舉行。
出席這次全會的有,市委委員34人,市委候補委員4人。市紀委監委領導班子成員和有關方面負責同志列席會議。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代表中的部分基層同志也列席會議。
全會由市委常委會主持。市委書記李峰作了講話。
全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部署要求,聽取和討論了李峰受市委常委會委托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棗莊市委關于制定棗莊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李峰就《建議(討論稿)》向全會作了說明。
全會認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的重要講話,科學回答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我們做好各項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會通過的規劃《建議》明確提出了“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的指導方針、目標任務、戰略舉措,是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的綱領性文件。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要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作為當前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深入學思踐悟,做到融會貫通,確保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在棗莊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全會充分肯定了一年來市委常委會的工作。一致認為,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嚴峻復雜的形勢,市委常委會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按照“5951”總體工作思路,聚焦聚力“先把經濟搞上去”,團結帶領全市廣大黨員干部群眾迎難而上、砥礪前行,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強力實施“9+2”改革攻堅,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各項工作取得了新進展、新成效。
全會一致認為,做好棗莊的工作,必須堅定“兩個維護”不含糊,只有經常對標對表,始終緊跟看齊,才能把握正確方向,行穩致遠、闊步前行;必須錨定高質量發展不放松,只有堅持“先把經濟搞上去”,持續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大力發展智能制造,高質量發展之路才能越走越寬,老工業基地振興的美好愿景才會越來越近;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動搖,只有始終與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千方百計辦好民生實事,才能讓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必須堅持真抓實干不懈怠,只有增強“早干棗好、實干興棗”的行動自覺,切實把能干的先干起來,一步一個腳印干成干好,才能實現加速追趕、彎道超車;必須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不止步,只有以永遠在路上的執著,堅定不移正風肅紀反腐,才能維護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凝聚干事創業的強大合力。
全會高度評價我市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的決定性成就。“十三五”時期,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預計二〇二〇年全市生產總值完成一千七百億元,城市轉型加快推進,動能轉換初見成效;創新驅動實現新突破,創新平臺規模不斷壯大,創新人才加速集聚,企業創新能力明顯增強,成功創建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協調發展邁出新步伐,積極融入淮河生態經濟帶和魯南經濟圈發展戰略,區域融合更加緊密,城市功能不斷完善,重大工程全面提速,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節水型城市,莊里水庫建成并已發揮防洪、補源、生態等綜合效益,棗木高速東延、棗菏高速等建成通車,棗莊機場、濟棗高鐵加速推進;綠色發展取得新成效,環境質量全面提升,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改革開放取得新進展,重點領域改革扎實推進,對外開放步伐持續加快;共享發展達到新水平,就業形勢保持穩定,居民收入逐年提高,教育醫療條件明顯改善,社會保障更加充分,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升,雙擁模范城市創建工作取得新進展,各項社會事業協調并進;鄉村振興呈現新面貌,美麗鄉村建設成效顯著,農業現代化步伐加快,農村改革持續深化,農業綠色發展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安全發展保障實現新提升,重大風險防范成效明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要成果,法治環境持續優化,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創建邁出堅實步伐。五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領指揮下,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棗莊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十三五”規劃目標即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為全面開啟新時代現代化強市建設新征程奠定堅實基礎。
全會認為,“十四五”時期,國際國內環境發生復雜深刻變化,棗莊面臨一系列新形勢、新機遇、新挑戰。全市上下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上來,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在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中找準棗莊定位,努力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全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強調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統籌推進 “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統籌發展和安全,按照省委省政府“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總要求,聚焦“先把經濟搞上去”目標定位,培育壯大現代產業集群,精心打造品質城市,持續提升社會治理效能,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新發展格局中搶抓新機遇、展現新作為,全面開創現代化強市建設新局面。做好“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系統觀念。
全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定位,這就是: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發展質效持續優化,地方財力不斷增強,產業基礎和產業鏈水平顯著提升,打造一批具有較強影響力的產業集群,可持續發展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高。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扎根棗莊大地,產權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取得顯著進展,營商環境更趨優化,信用棗莊建設取得新成效;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積極對接京津冀、長三角,深度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大運河文化帶、淮河生態經濟帶、魯南經濟圈等重大區域戰略。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全面提升;保護傳承弘揚歷史文化、紅色文化、運河文化、工業文化等優秀傳統文化,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棗莊段)基本建成。生態建設取得新成效,生態文明制度更加完善,空間治理體系基本形成,山體和流域治理、重大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加快推進,突出環境問題得到有效整治,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城鎮登記失業率在可控范圍內,應急醫療體系更加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治理效能實現新提升,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逐步完善,政府行政效率、公信力進一步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邁上新臺階。著力打造資源型城市創新轉型示范市、城鄉融合發展樣板市、運河文化帶生態宜居市、魯南門戶樞紐市和京滬廊道智能制造高地。
全會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建成新時代現代化強市的遠景目標,這就是:綜合實力、創新能力、開放活力、文化軟實力大幅躍升,發展質量進入全省前列。高效協同、深度融合的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農村現代化加快推進,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弘揚體系更加完善,全社會精神文明素質明顯提升;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共進;各方面制度體系更加系統完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達到更高水平;城鄉居民人均收入邁上新臺階,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和諧,社會文明繁榮進步,充分展現現代化建設豐碩成果。
全會提出,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增強轉型跨越支撐。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推進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持續催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要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構建創新平臺體系,優化創新生態系統,激發人才創新活力。
全會提出,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夯實高質量發展根基。堅定不移實施“產業強市”戰略,通過建鏈補鏈、配套協作、創新賦能、要素保障,促進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協同發展,為推動我市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要打造“6+3”現代產業體系,改造提升傳統制造業,培育優良產業生態。
全會提出,深入挖掘內需潛力,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扭住擴大內需戰略基點,依托國內市場,深度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打造雙循環全省示范試點、新發展格局節點城市。要推動消費提檔升級,擴大精準有效投資,積極開拓國內市場,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全會提出,把握數字時代機遇,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大力實施數字化轉型戰略,強化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以數字化賦能產業轉型升級和城市現代化治理。要推進數字經濟發展,推進數字民生建設,推進數字政府提升,推進智慧城市升級。
全會提出,統籌城鄉融合發展,提升綜合承載能力。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加快城市集聚和品質提升,努力形成城鄉融合發展、生產要素有序流動、基本公共服務趨于均等的協調發展新格局,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競爭力。要優化市域發展格局,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強化基礎設施保障。
全會提出,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優先發展農業農村,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要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全面深化農村改革,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全會提出,推動文化繁榮發展,凝聚時代精神力量。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不斷提高文明素質,培育人文精神,爭創全國文明城市。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傳承弘揚優秀文化,提升社會文明程度。
全會提出,持續改善環境質量,加快綠色發展進程。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治理,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要全面加強生態保護修復,推進重點污染系統治理,強化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全會提出,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充分釋放發展活力。突出“改革賦能促轉型”,縱深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攻堅,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擴大有效制度供給,加快實施流程再造,切實增強市場經濟活力,全面激發高質量發展動力。要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推進開發區改革創新發展,深化財稅金融改革,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全會提出,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實現發展成果共享。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努力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要促進居民就業增收,夯實教育現代化基礎,提升社會保障水平,積極打造健康棗莊,推進平安棗莊建設,加快法治建設進程。
全會強調,順利實現“十四五”規劃及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黨的領導是根本政治保證。必須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必須把黨的全面領導貫穿始終,最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凝聚建設新時代現代化強市的強大合力。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凝聚開拓奮進合力,健全規劃制定和落實機制。
全會號召,全市上下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勠力同心、砥礪前行,為加快建設新時代現代化強市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