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棗莊正處在轉型發展、加速追趕的攻堅期、關鍵期。圍繞“先把經濟搞上去”,特別是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棗莊市委、市政府密集作出工作部署和安排。在全市“重點工作攻堅年”動員大會上,棗莊市委書記李峰同志指出,要樹牢“早干棗好、實干興棗”的意識,進一步凝心聚力、狠抓落實。為幫助廣大干部把握市委工作重點和主攻方向,第一時間了解市委在想什么、盯什么、抓什么,更好推動各項工作有的放矢、精準落實。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山東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棗莊作為國家農村改革試驗區、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和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理應走在前列,率先趟出一條路子來。
首先要夯實產業基礎,讓群眾腰包鼓起來。鄉村要振興,根子在產業振興。要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依托滕州馬鈴薯、嶧城石榴、山亭火櫻桃等特色優質農產品,大力實施全產業鏈培育計劃,打造更多在全國叫得響的農業品牌。要加快發展農業“新六產”,推動農業“+深加工”“+旅游”“+電商”“+康養”,促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讓農業成為高產出、高效率、高收益的產業。
其次要用好改革法寶,讓農村資源活起來。解決好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根本靠深化改革。要圍繞解決“誰來種地”的問題,認真落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政策,探索創新農村土地經營模式,健全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要圍繞解決“閑置資源怎么辦”的問題,開展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試點,探索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要圍繞解決“錢從哪里來”的問題,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的投入比例,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撬動更多金融資本和社會資金投向鄉村振興。
另外要推進城鄉融合,讓生活環境美起來。農民最盼望過上好日子,過上和城里人一樣的生活。要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加快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短板,推動農村水電路氣網等基礎設施提檔升級,提高農村教育、醫療、社保等服務水平,特別是統籌考慮農村5G、充電樁等新基建布局,在補課的同時,避免新的欠賬。要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深入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加快推進廁所革命、污水治理、垃圾分類,鞏固提升鎮域路域環境整治成果,下大力氣改善生態環境,打造更多美麗鄉村示范片區,保護鄉村風貌、留住鄉土味道,讓農民感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
同時要促進社會和諧,讓鄉村治理實起來。要積極創新鄉村治理模式,大力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特別是結合網格化服務,搭建鄉村數字化治理平臺,實現“一圖全面感知、訴求實時受理、全程線上督辦”。要堅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充分發揮村民主體作用,創新議事協商形式。要深入開展農村法治宣傳教育,加快推進“雪亮工程”建設,嚴厲打擊非法宗教活動,深化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確保鄉村社會和諧有序。要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移風易俗,厲行勤儉節約,培育文明鄉風、淳樸民風、良好家風。
最后要突出黨建引領,讓基層組織強起來。基層黨組織堅強有力,鄉村振興才能蹄疾步穩。要以更大力度筑牢基層堡壘,把農村黨組織建設好,把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強,著力打造鄉村振興的紅色引擎。要以更大力度發展集體經濟,扎實推進“破五萬”“進十萬”計劃,用活用好增量獎、保持獎等辦法,力爭年底前村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達到50%以上。要以更大力度建強人才隊伍,鼓勵外出務工人員、退伍軍人、大學生、退休職工返鄉,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發揮好“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服務隊、鄉村振興服務隊、第一書記作用,努力打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農村工作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