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風易俗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對助力城鄉協同發展有著很高的價值和意義。各地也開展各種形式的專項活動,來提升鄉村風氣,取得了積極的社會效應。但個別地方在整治過程中,大搞強力推行和速干速成,導工作“事倍功半”。移風易俗是一個孜孜不倦、潛移默化的長期過程,我們只有常態化開展下去,而不是來去“一陣風”,文明新風才能在廣大鄉村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移風易俗堅持“持之以恒”,“村規民約”要先行。應尊重人民群眾的真實意愿的基礎上,積極指導群眾修訂完善符合實際的村規民約,對涉及群眾日常生活的移風易俗具體事項做出明確規定,提倡新事新辦,文明開展婚喪嫁娶等活動,通過調動群眾的踐行移風易俗的主動性,以此提升鄉村風氣。近年來,很多地方指導村民用村規民約去倡導新風,用村民議事廳等村民自治方式去協調監督落實,對不按標準操辦紅白事的取消家庭及成員先進評選資格。同時,依托紅白理事會開展活動,破除封建迷信和陳規陋習。
移風易俗堅持“持之以恒”,優質公共服務要提供。職能部門應加大文化惠民投入,幫助農村地區建立完善公共文化設施,如文體小廣場、農家書屋等。同時,積極把好的文藝作品送往鄉村,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在內容選擇上突出移風易俗、新時代文明實踐、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主題。持續開展“三下鄉”等文化惠民活動力度,將最新文化科技成果提供過去。讓村民們在樂享文化大餐的同時,促進觀念的轉變,逐漸形成健康向上的社會新風尚。以文化人,潤物無聲。
移風易俗堅持“持之以恒”,宣傳教育要加強。有效的宣傳教育是搞好移風易俗工作的重要環節,就是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宣傳教育,夯實思想基礎。職能部門可以利用鄉村地區現有條件如廣播、宣傳車、黑板報、橫幅標語、宣傳單進行線下宣傳。也要借助網絡平臺、社交軟件等新技術進行廣泛宣傳。組織志愿者、各村居紅白理事會成員入戶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開展“面對面”移風易俗宣講。此外,宣傳中注重發揮榜樣的導向作用,通過邀請移風易俗的先進典型讓他們到群眾當中開展宣講,用他們的親身經歷引導群眾,感染群眾。
開展好移風易俗工作,構建鄉村文明新風氣是項長期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們建立符合當地實際的長效機制,抓好移風易俗的著力點,持之以恒用新時代先進文化加以引導,使文明新鄉風在廣大鄉村真正入腦、入耳、入心,以此為共建文明社會、共倡文明風尚凝聚起廣泛合力。(樂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