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小學生短視頻使用特點及其保護》調查報告顯示,學習負擔比較重、有心里話藏在心里、感到孤獨、心理上有壓力、對未來迷惘的中小學生,使用短視頻的頻率更高、時間更長。人際關系是否和諧、家庭教育情況等也直接影響學生對短視頻的使用。(11月5日《中國青年報》)
據第4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到2020年6月,我國共有8.88億網絡視頻用戶,其中短視頻用戶達到8.18億,更不乏很多未成年人成為短視頻的忠實擁躉,有的未成年人受各種因素影響,出現了沉迷現象,損害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成長,給個人、家庭乃至社會都產生了不利影響。
對于認知水平不高、自控能力較弱、社會閱歷不足的未成年人而言,花花綠綠的網絡世界具有很強的吸引力,而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短視頻更加令人難以抗拒。近年來,未成年人沉迷于短視頻,天價打賞、荒廢學業、效仿暴力等現象屢屢出現,這背后不僅是未成年人自身的問題,也與家庭、學校和社會各方面息息相關。從此次《中小學生短視頻使用特點及其保護》調查報告來看,未成年人所處的家庭環境、人際關系等是影響未成年人的重要因素。
從某種程度來看,網絡世界是人們宣泄在現實社會中困境的一個通道,未成年人如果在現實社會中遭遇家庭煩惱、人際問題,他們就更樂意通過網絡來釋放自身的心理壓力,尋求心理發泄與慰藉。由此可見,要防止未成年人陷入網絡沉迷,除了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教育、完善防沉迷機制等技術手段,更加需要家長帶頭,為未成年人營造更舒適、更親密、更和諧的親子氛圍、家庭環境,讓他們在現實社會中能夠得到精神上的愉悅與滿足,才不會被網絡世界所迷惑。
目前,未成年人的心理狀態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有的家長只注重于學習成績,與孩子的溝通交流不多,對孩子心理變化關注不夠,有的給孩子施加了過大的精神壓力,這些都會損害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長要真正擔負起家庭教育的責任,愿意在與孩子的溝通交流上傾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多與孩子開展親子閱讀、親子出游等活動,努力構建平等和諧的代際關系,讓親子關系變得更加融洽。
與此同時,家長也要在自身行為上也要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在孩子面前正確使用手機、電腦等設備,控制使用網絡時長,引導孩子正確認識和使用網絡,從自身做起,保護未成年人健康與安全的用網,為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提供應有的關心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