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上海兩名小學生在學校發(fā)生矛盾,引發(fā)雙方爸爸約架,一人頭被敲破,頭破血流進醫(yī)院。打完后兩位爸爸被警方帶走調查,兩個小朋友已經(jīng)開心一起玩耍了。沒過幾天,一段有關上海“某學校家長打架”,的視頻又在朋友圈刷屏。家長校門口圍毆,現(xiàn)場一片混亂。(據(jù)看看新聞Knews報道)
看到這樣的新聞,不禁想問問這些家長:如此拳腳相加,到底為哪般?是為了證明作為家長,你的拳頭更硬、脾氣更大;還是想通過此舉,讓你更有威信、更長臉面;抑或是僅僅是想為孩子出口氣?但無論哪種目的,結果證明都是一地雞毛,沖動與暴躁讓文明“掉”了一地。
孩子的世界很單純、很簡單,在學校因為一些小事發(fā)生矛盾和摩擦也很正常。我們每個人回憶一下童年,誰沒有過和小伙伴爭吵打鬧的經(jīng)歷。作為家長,理應以更加理性、客觀的教育方式,去化解孩子間的這些小矛盾、小問題,而不是以成人的視角、用極端的方式去無限放大矛盾、升級沖突,進而將兩個孩子間的“小事”,升級為兩個家長、兩個家庭,以至于家校間的“大戰(zhàn)”,甚至鬧出官司、對簿公堂。如此做法,既不理智也不聰明,既不文明更不合法。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言傳身教、以身作則。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中寶,為了護好這塊“寶”,家長們都極盡所能地給予他們最大程度的呵護。所以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一種很畸形的教育現(xiàn)象,家長一方面口口聲聲教育孩子,要懂得分享、要團結小朋友;但另一方面,但見自家孩子比別的孩子少分了一塊餅干、少拿了一塊蛋糕,就會秒怒,好像全世界都對自家的孩子不公,對抗的情緒和行為也會瞬間爆發(fā)。
其實無論分享還是團結,都需要首先教會孩子擁有一顆懂得包容、懂得禮讓的豁達之心。而當前一些家庭教育模式,表面上是在無限給予孩子關愛與呵護,但實際上無形中也在孩子心中樹立起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優(yōu)越感,行為上則體現(xiàn)為自私、任性、霸道。如此性情、如此觀念,在校園的集體生活中本就該糾正,而未等學校出手糾正,家長們的一記重拳揮下,無異于雪上加霜。
教育不該是拳腳相加、相互撕扯的模樣,這種教育示范無疑是家庭教育的一大敗筆,不但會給孩子造成極大的內心恐懼,也有可能會在道德、法律、情感、輿論等方面產(chǎn)生一系列不良效應。為人父母,既是一種體驗,更是一場修行,每位父母在教育面前,都應學會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