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棗莊西站站臺北側,有一座別致的小房子,中間高兩側低,紅瓦白墻,拱形的門窗。這座具有西洋建筑風格的房子就是臨城火車站舊址??谷諔馉幤陂g,鐵道游擊隊長期在附近活動,與敵人斗智斗勇,留下一個又一個可歌可泣的故事。
臨城淪陷
火車站沿線戰火不斷
據《薛城區志》記載,臨城站建站之初,共有站房13間,建筑面積227.6平方米,旅客站臺2座,貨物線3股,停車線3段??谷諔馉幈l后,站臺的貴重器材、機車車輛全部轉移漢口。
1938年3月17日,日軍侵占臨城,日軍對火車站站場設備做了補充強化,修建300噸水塔一座,小型發電廠一座。日軍重兵守護火車站,在老車站下設有兵營,常駐有一個中隊,最多時達到130余人。兵營的東、西、北三面有很高的石砌圍墻,南面是個大水坑,周圍設有通電鐵絲網。群眾稱日軍兵營為“大墻里”,很多無辜的中國人在這里慘遭不幸?!惰F道游擊隊》小說講述了芳林嫂的丈夫芳林被日寇狼狗咬死的情節,其實是當年發生在棗莊的真實事件。
日軍占領臨城后,還成立了臨城警務段,就是日、偽、漢奸合流的武裝警隊,共有250余人,配日式裝備,段長均是日本人。主要任務是執行特務工作,配合日軍掃蕩,平日在火車站以檢查為名打罵群眾,敲詐勒索。此外,臨城還有憲兵隊、牧田公館等日軍的特務機構。據史料記載,抗日戰爭期間,臨城駐有日軍370人,偽軍500余人,特務300余人。日軍在臨城殺人放火、奸淫婦女,抓勞工送往日本、偽滿出苦力。
日寇敵偽的殘暴,激起了棗莊人民的反抗,鐵道游擊隊就是在這種殘酷的環境中誕生的。
臨城鐵道隊與魯南鐵道隊
合編成立魯南鐵道大隊
據《中國共產黨薛城歷史》記載,1937年8月初,中共蘇魯豫皖邊區特委委員、嶧縣縣委書記陶洪瀛,在臨城車站東交通站駐地大呂巷村召開會議,會議決定建立臨城抗日情報站;組建臨城鐵路抗日武裝;做國民黨上層人物統戰工作,聯合抗日。
1938年3月17日早晨,日軍在西倉橋與國民黨軍遭遇。鐵路職工逃到湖邊蔣集的30余人,由秦明道、孫茂生集結,秦明道根據陶洪瀛的指示,正式組建臨城鐵道隊,孫茂生為隊長,任秀田為副隊長。逃到北臨城天主教堂避難的20多名鐵路職工,由張文生、華紹寬聯絡,組建臨城抗日情報站,張文生為情報站站長,華紹寬為副站長。
臨城鐵道隊組建后,多次破襲鐵路、襲擊車站。在臨棗鐵路上,也活躍著一支鐵道隊,就是洪振海、王志勝領導的魯南鐵道隊?!吨袊伯a黨薛城歷史》記載,其前身是1938年蘇魯人民抗日義勇總隊在棗莊設立的“棗莊抗日情報站”。1940年更名為“魯南鐵道隊”。
日軍受到魯南鐵道隊的打擊后,凡是鐵道隊襲擊過的地方,均增加了兵力,對過往行人盤查,可疑人員遭到毒打,殺害。這樣,魯南鐵道隊在臨棗支線上的活動受到限制,被迫向臨城轉移。
1940年7月,魯南鐵道隊32人來到臨城。根據黨的要求,確定將棗莊、臨城等3支小型鐵道隊合編為“魯南鐵道大隊”,洪振海為大隊長、王志勝任副大隊長,徐廣田任一中隊長,孫茂生任二中隊長,全大隊共120余人。
火車站內
鏟除特高課特務高崗
1940年8月,中共湖西五縣工委接到八路軍一一五師配合“百團大戰”,襲擊津浦鐵路的命令。五縣工委與鐵道大隊協商戰斗,鐵道大隊負責破襲鐵路,其中孫茂生領導的二中隊,兩次襲擊臨城火車站,擊斃日偽軍11人,繳槍15支,又在沙溝站以南,拆除10節鋼軌的道釘、螺絲,致日軍一軍列脫軌翻車,4輛坦克、5輛汽車報廢。
戰斗引起了濟南日軍軍部對臨城鐵路的重視,對臨城城墻加高加寬,并在城墻上筑設三個碉堡,與火車站連成一體,火車站南、北、中也筑有三個碉堡,站西側挖有防護溝,并架設了防護電網。日軍軍部還派來特高課特務高崗茂一。此人熟悉中國文化,是個中國通,他通過拜把兄弟、認干親等手段收買人心,利用漢奸特務收買情報。
魯南鐵道大隊的活動區域受到限制,鐵路西側僅剩六爐店和喬廟兩個村可以活動。為了扭轉局面,魯南鐵道大隊決定鋤掉高崗。
火車站戒備森嚴,高崗茂一行動詭秘,深居簡出,白天一般不出來,只有晚上才到臨城火車站上班和敵特接頭。為了搞清楚站內的狀況與高崗的行動規律,杜季偉、劉金山、孫茂生等人化裝成檢車員、鐵路工等,在臨城站副站長王振華(鐵道隊情報員)的安排下,先后三次進入車站秘密偵查。
1941年10月12日晚10時,40名鐵道大隊隊員化裝成鐵路工人,進入臨城車站。11時,劉金山戰斗組走進高崗住處,當時,高崗在寫字,衛兵石川在打盹。高崗聽到推門聲猛然抬頭,扔筆摸槍。劉金山迅速拔槍射擊,子彈擊中了高崗的腦袋,他哼都沒哼就倒在桌子下面。高崗的衛兵還沒看清怎么回事,就被一槍送回了東洋老家。
王志勝戰斗組堵住了特務們的出路,命令他們不準亂動,繳了他們的槍械。孫茂生戰斗組封住了敵人的碉堡,敵人槍聲稀稀拉拉,并不激烈。因為臨城日軍中隊調往山區掃蕩,鏟除高崗的戰斗,較為順利。
高崗被擊斃后,那些干過壞事的偽鄉保長們個個如驚弓之鳥,紛紛主動向鐵道隊坦白認罪,表示將痛改前非。
今日薛城
騰飛起航
記者在采訪時從棗莊西站了解到,原車站房屋在新中國成立后,作為職工結婚周轉用房和臨時住家,1995年失火損毀,2000年重新修建,外觀與原來一樣,整體位置向南移了近百米,往東移了10米。
當年專供機車車頭供水的37米水塔,直到上世紀60年代還是薛城最高的建筑,現在保存完好,依然矗立在車站北側,見證著火車站周圍的變遷。
近年來,薛城火車站周邊發展日新月異,火車站北側的新華街棚戶區改造基本完成,改造面積達32萬平方米,改造后的新華街道路整潔干凈,商鋪鱗次櫛比。在火車站東面、南面,包括萬達、購物中心、皇冠在內的大型商超拔地而起,逐漸成為薛城區的商業核心區域。
在交通方面,原來的津浦線升級為京滬鐵路,如今,京滬高鐵穿城而過,到北京、上海更加方便,這些都為薛城的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