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吉堯,陰平鎮文化站副站長,一個給文藝插上翅膀帶入人們生活中的人。多年來,王吉堯對傳統文化頗有研究,酷愛民族傳統戲曲柳琴戲,組織民間藝人成立“夕陽紅藝術團”和“鄉音柳琴劇團”,組織并參與文藝志愿服務活動60余次,為陰平鎮的文化事業發展做出了巨大奉獻。
2018年10月,王吉堯主動申請成為一名文藝志愿者。兩年來,王吉堯努力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用心研究陰平地域特色傳統文化,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為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日常中以身作責,視文明實踐為己任,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全身心投入文明實踐工作之中去。通過多次組織開展文藝志愿活動,傳承傳統文化,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
戲曲文藝志愿者大多數都是老年人,王吉堯視他們為親人,輕聲細語,愛戴有加。不但虛心向老人學藝,還鼓勵老人參加志愿者活動,更好地傳播傳統文化。每次開展文明實踐活動,他主動全方面做好準備,為老年志愿者參加活動提供便利。每個節目從劇本寫作,到服務設計,再到節目編排,他都親自參加,為老年志愿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用他的細心、用心、熱心、創新,保證了每次文明實踐活動得以順利開展,并取得滿意的效果。
一些老年志愿者由于視力不好,對手機使用不熟悉,不時候電話也聯系不上。每次開展文明實踐活動,為了確保能聯系到每一個人,王吉堯連續幾天騎著電車頂著寒風挨家挨戶去通知,積極聯系場地、商議時間,組織大家進行排練,每一次的志愿者文藝活動,都要耗費巨大的心血。當表演者在舞臺上受到群眾鼓掌喝彩時,臺下的王吉堯心里樂開了花。如今,王吉堯成了全鎮文藝志愿者們的主心骨。王吉堯在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辦公,是專職文明實踐志愿者。除了開展文藝志愿活動之外,他還是陰平文峰精神宣講志愿者,讓陰平革命精神代代相傳,激勵更多的人傳承紅色精神,建設家鄉。
提到王吉堯時,有人說他唱戲長的好,有說他是書法寫的好,唯一共同的是大家都為他伸出大拇指,響亮地說一聲“好”。
當有人問他為什么要當志愿者,占據了大量的時間,他總會笑著說:“我想給別人也帶來歡樂。”
他就像一個信使,他去到哪里就為哪里帶來歡樂的信件。他說,在未來的文明實踐道路上,他將為社會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在實現志愿者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在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旗幟下,實現自我對社會的承諾,書寫充實而高尚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