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是為了筑牢鄉(xiāng)村思想文化主陣地,為了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如何開展群眾樂意、滿意的文明實踐活動,我們必需在活動謀劃上接地氣。
政策解讀要暖人心。充分發(fā)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輻射面廣的優(yōu)勢,以通俗易懂的解讀和寓教于樂的宣講,用家鄉(xiāng)話、群眾語言,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精神、扶貧惠民政策講得通俗化,真正解讀群眾需要的,讓群眾記到心坎里。
文化活動要接地氣。新時代文明實踐文化活動既要形式多樣,也要因地制宜。文化活動的開展也需根據群眾需求,看群眾需要什么、喜歡什么,真正做到群眾點單、按單上菜。文化活動不結合地方實際,一哄而上,即使再好,也會導致群眾“消化不良”,使活動效果大打折扣。
科普教育要惠民生。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要統(tǒng)籌整合農家書屋、科技下鄉(xiāng)、衛(wèi)生下鄉(xiāng)等服務資源,常態(tài)化開展知識普及志愿服務活動,尤其是根據農民生產需要,開展以養(yǎng)殖、種植、加工技術培訓等為主要內容的文明實踐活動。以身邊人、身邊事為案例,宣講扶貧政策、創(chuàng)業(yè)經驗,真正讓村民受益。
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只有打通了思想傳播通道,開展形式多樣的接地氣的實踐活動,才能讓黨的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讓文化活動遍鄉(xiāng)村,讓技術走進田間地頭,讓文明新風尚融入百姓生活。(汪緒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