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市委常委、棗莊軍分區政治委員韋昌進1985年3月至1986年6月參加邊境軍事行動,被譽為“八十年代活著的王成”,榮立一等功,被中央軍委授予“戰斗英雄”榮譽稱號,被國家人事部、民政部和原總政治部等八部委聯合授予“全國自強模范”稱號,2017年榮獲“八一勛章”;在和平時期,他忠于職守,保護改革開放成果,被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改革先鋒”稱號,以實際行動永葆革命軍人本色。
堅守陣地、傳承精神
傾心抓好全民國防教育
走下硝煙彌漫的戰場,韋昌進又走上了新的陣地,投身于全民國防教育,甘做紅色基因的傳承者、革命精神的弘揚者、民族英雄的捍衛者。在蓬萊人武部任職時,他建議將紅色文化與商業旅游有機融合,打造以八路軍挺進東北渡海出發地紀念碑、長山島戰役紀念館等為主題的紅色文化旅游線。在濟南警備區工作時,他協調山東大學聯合開展以“國防在我心中,使命在我心中”為主題的教育活動,激發新時代青年學子的愛國情懷。在任泰安軍分區副政治委員時,發起成立一支“革命傳統宣講團”,一年里,他帶領宣講團先后到政府機關、學校、企業巡回宣講15次,受教育群眾2萬余人。2017年11月,他被增選為全國政協委員后,更加傾力于紅色文化的傳播,先后到井岡山、上海一大舊址等地參觀學習,借鑒經驗打造棗莊市紅色文化名片,開展“尋根駐地紅色革命足跡”活動,積極參與推動棗莊市烈士陵園、鐵道游擊隊紀念館等紅色設施建設。在他的積極推動下,鐵道游擊隊紀念館已于日前開放。
恪盡職守、埋頭苦干
保持奮發進取精神狀態
韋昌進把不怕苦、不怕死、不怕虧的“老山精神”融入血脈,安排什么崗位就鉚在什么崗位,干什么工作就全身心投入到什么工作。忠于職守、兢兢業業。擔任軍校教員,他悉心把自己在戰場上用生命換得的經驗傳授給學員,培育了一大批優秀骨干;擔任連隊指導員,他帶出了享譽原濟南軍區的“標兵連隊”。到棗莊軍分區任職后,他著眼新體制新職能的現實需求,從履行職能、部隊管理、辦文辦事、戰備值班等方面立規矩、定制度,先后研究出臺《機關辦文辦會辦事規范》《軍分區、人武部作戰值班規定》《非現役人員聘用使用管理規定》等規章制度,協調有關部門制定“棗莊大學生退役士兵優撫安置政策”,高標準完成民兵整組、兵員征集等重點工作。
不畏艱難、勇于擔當
秉承沖鋒陷陣戰斗姿態
戰斗中韋昌進不畏犧牲、敢打敢闖;工作中他不畏險難、勇于擔當,在多個工作崗位中,直面挑戰,主動作為,破解了許多“棘手事”和難題。任濟南警備區副政治委員期間,他堅持原則、堅持標準,處理問題堅決果斷,清退不合理住房,糾治房地產租賃項目,整改超標辦公用房。在棗莊軍分區任職期間,面對一些歷史遺留問題,他先后5次現場辦公、多方協調,最終圓滿解決。 (下轉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他大力糾治和平積弊,狠抓戰備訓練。協調市區兩級投入數百萬元調整配備民兵裝備器材,提高民兵應急應戰能力。作為一個經歷過戰場生死的革命軍人,韋昌進工作中始終敢于較真、敢于堅持真理。2014年12月,他帶領警備區機關工作組,考察“關心國防建設十佳人物”人選。有一天考察某鎮黨委書記時,匯報講得不錯,但實地査看武裝部和民兵連全面建設時,他發現有的基礎設施不完善、很多工作沒有落實,當場不顧情面地指出這些問題,并說:“關心國防建設不能只掛在嘴上,關鍵要落實到行動上?!笔潞?,韋昌進對其投了反對票。
堅持原則、淡泊名利
堅守共產黨員品行操守
韋昌進始終把老實做人、干凈做事、清白做官作為行為準則,從不拿黨性作交易,從不用原則送人情。1986年被授予“戰斗英雄”榮譽稱號后,溧水縣政府準備出資為他家里翻蓋新房,他堅持把這筆錢省下來去救助犧牲戰友的家庭。按規定,他原本可以換一只4萬多元的“義眼”,但他堅持只換了4600元的。30多年來,韋昌進從一名戰士成長為師職干部,曾在正團職、副師職崗位上都干滿了7年,期間多次調整崗位,但從未因自已是戰斗英雄而向組織“要過官”。韋昌進常說,當年的陣地沒有被敵人攻破,現在作風這個陣地也決不能留下“突破口”,這個口子一旦開了,戰友用命換的黨性原則就沒了。2017年8月,一位老戰友找他,希望給當兵的親戚選個好方向,他拒絕了,耐心細致地給老戰友解釋說:“如果給有關系的孩子打招呼選方向,這也是對其他孩子的一種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