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車不僅是市民的交通工具,更是展示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移動窗口”,而乘坐公交車的乘客行為,不僅體現著個人素質的高低,更是一座城市形象的展現。
23日,24日兩日,記者乘坐多路公交車進行了體驗,捕捉到了不少公交車上的不文明行為。
鏡頭一:大聲打手機
23日上午10時,記者乘坐7路公交車,車上的人不是很多,這時,坐在靠后門附近的一位男子拿起電話,大聲嚷嚷起來。引得不少乘客扭頭朝聲音的方向看。只見這名男子約50歲左右,接電話的聲音非常大。“這個熊孩子氣死我了,你說他辦的什么事,發的什么貨,大的大小的小,價錢還不低,能送就送,不能送咧熊……”男子罵罵咧咧地講述著自己生意上的事情,一直大罵了10多分鐘才掛了電話,全然不顧車廂內的其他乘客。
“你自己是爽了,可是你考慮過他人的感受嗎?公交車是公共場所,我們沒興趣聽你罵人。”車上一名乘客說道。
另一位上了年紀的乘客說,“經常坐車,時不時能碰到這樣的人,我覺得你接電話就應該遵守秩序,把聲音主動放小一些,這是對其他人的尊重,最好弄個耳機,盡量別對他人造成影響。”
鏡頭二:亂扔垃圾
上午11時左右,記者上了另一輛7路公交車,此時車上已經沒有多少乘客。在空蕩蕩的座椅下,一瓶喝完的綠茶躺在下面,格外醒目。在司機駕駛座后面的桶里,竟然還有多達五六個飲料瓶。“這些都是我每次打掃車子撿起來的,有時候還有果皮、食品袋、廣告宣傳單、塑料袋等垃圾,這種事情還是要靠市民自覺,我們開車也不能時時刻刻盯著乘客。”司機師傅說。
在一輛BRT公交車上,記者看到,后門的地方有喝完丟棄的牛奶盒,記者又乘坐了一輛9路公交車,在車廂中,一名老年人將剝完的橘子皮直接扔在了地上,車內一位乘客對他投來厭惡的眼神,可他并沒有因此覺得不好意思。
一位乘客表示,“不亂扔垃圾是公民個人素質的體現,也是一個城市文明的標志,一個干凈整潔的乘車空間大家都受益。”
鏡頭三:車上吃早點
24日早7點多,在老城去往新城的BRT上,公交車剛行駛了幾站,一名靠近窗戶附近的中年男子,從包里拿出類似油餅之類的東西一口一口地吃起來。這位中年男子只顧自己吃的歡,可濃烈的韭菜氣味,讓附近的幾名乘客感覺非常不爽,要么離他遠點站,要么捂著鼻子。
無獨有偶,在往返的BRT上,一位上班族靠在公交車中間,拿出包子大口吃了起來,濃濃的韭菜味和肉餡味,讓附近的乘客紛紛投來厭惡的眼神。不過你看了還是沒用,男子一點也沒有感到自責,而是依然大口吃著。附近有些乘客只得離他遠些或把附近的窗戶打開。
市民劉女士經常早上乘坐BRT來老城上班,她表示,“公交車上吃飯很常見,有的時候也知道他們為了上班起得早,也可以理解,但建議不要把氣味大的食品帶到車上來,自己吃也要顧及旁邊人的感受,你們這些不文明行為已經深深傷害了附近的乘客。”
一位公交車司機說:“早上趕BRT的,經常能發現有乘客帶著早點上車,我擔心如果出現情況急剎車,很可能會把他們嗆到或噎到,危及自身安全。而在車內飲用豆漿、牛奶等液體飲品,很可能打翻在地,造成地面濕滑,導致其他乘客摔傷。乘客最好不要在公交車內吃東西,以免影響到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