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棗莊市臺兒莊區運河街道林運社區錨定文化書院建設核心,緊緊圍繞“陣地、人才、課程”三大要素深耕實踐,以空間重構釋放陣地效能,以引育并舉匯聚人才動能,以供需適配擦亮課程品牌,打造“全齡全時全域”文化社區新生態,繪就社區善治與文化共興同頻共振的新圖景。
以空間融合筑牢“陣地鏈”,創設便民服務新場景。社區突破傳統空間限制,創新“集約+分時”模式,構建內外聯動的立體化服務網。集約陣地,促進文化共融。高效整合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空間資源,建設樂樂書屋、鄰里劇場、熱心裁縫鋪等“小微”服務陣地,以根雕傳習課、健康大講堂、悅享讀書會為切入點,打破居民互動壁壘,激發社區自治活力,將“10分鐘可達”的物理空間轉化為“服務可及、情感可依”的文化共同體。分時復用,實現全齡適配。根據不同群體作息規律實施錯峰服務,日間開設“銀齡課堂”,藝心書畫室內老年居民揮毫潑墨,弈趣空間里以棋會友;傍晚變身“社區少年宮”,多彩沙龍室與童心樂園點亮青少年課后時光;晚間免費開放追光自習室,助力備考青年追夢。通過靈活切換服務場景,實現空間高效利用,日均服務人次超80人。
以主體融合激活“人才鏈”,構建社區善治新格局。激發“能人”引領作用。社區探索“書院搭臺、能人唱戲、居民共治”模式,通過民意征集、公開招募等途徑,遴選非遺根雕傳承人李邦炳、家庭教育指導師吳敬俠、專業瑜伽師秦楠等32名社區能人,組建“社區能人庫”,壯大文化書院核心師資力量。釋放“趣緣組織”自治活力。充分發揮社區能人的“酵母”作用,開設文藝教學、技能培訓、家庭教育等特色課程,孵化培育林運根雕傳習社、“‘運’育青禾”童聲合唱團、銀齡胡韻社等趣緣組織。推行組織骨干擔任功能室主理人機制,激發自治熱情,形成“社區搭平臺、興趣聚社群、課程強紐帶、自治促發展”的良性循環。壯大“多元協同”服務力量。創新探索“開門辦書院”路徑,積極引入“智慧父母陪跑營”、舞藝軒瑜伽等優質社會力量深度參與書院運營,同時,有效承接共建單位、群團組織、高等院校等資源,引導志愿者隊伍進駐書院并常態化提供志愿服務,為居民持續提供高品質的公共教育服務。
以需求融合織密“課程鏈”,彰顯全齡普惠新成效。構建“1+N”課程體系,以省級文化書院基礎課程為支點,聚焦全齡段居民文化需求,創設“智趣一夏”大學生公益助學、“文化引領·親子共學”親子誦讀、“銀弦雅韻”二胡演奏、“瑜”享盛夏公益瑜伽等特色課程品牌,實現“老有所樂、中有所成、青有所長”的普惠目標。“桑榆關懷”托舉幸福晚年。攜手運河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設中醫養生、慢性病管理等6類健康課程,舉辦“中醫大講堂”、健康義診等配套活動30余次,筑牢“老有所養”根基。“中堅賦能”挖掘人才潛力。爭取區婦聯、人社局等部門資源,依托巾幗家政室開展母嬰護理、家政服務等職業技能培訓18期,同步提供就業創業政策咨詢26場,顯著提升中青年群體職業發展能力。“官方帶娃”護航少年成長。率先探索“家、院、社”協同機制,依托“青鳥計劃”大學生實踐鍛煉項目,開設“我的航天夢”航天知識科普、“樂鳴夏韻·童聲飛揚”音樂教學等特色課程70余場,實現“幼有所育”。
(https://hb.dzwww.com/p/p7Y3dBcei2.html?f=6fH22v&r=X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