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棗莊市嶧城區壇山街道興國社區以黨建為引領,以“陣地筑基、活動鑄魂、文化賦能”為主線,構建“服務有溫度、治理有深度、文化有厚度”的基層治理生態。作為省級文明社區、山東省社區社會組織創新發展基地,社區通過打造多元陣地、開展特色活動、傳承文化基因,讓居民在家門口收獲幸福感,為文化社區建設提供“興國樣板”。
陣地筑基
構建全齡共享的“生活圈”
建設黨群服務站,實現一站式服務。社區以“15分鐘服務圈”為規劃半徑,統籌推進“紅色陣地+民生場景”建設工作,建成面積達1600平方米的黨群服務站,涵蓋黨務辦理、科普教育、文化體驗等一站式服務內容,采取“學、賽、用”的方式,創新打造了全國首個源發型競賽類黨務培訓基地。
聚焦一軸帶動,打造融合陣地。以鳳鳴山莊區域性黨群服務中心為“軸心”,構建集政務服務、休閑娛樂、文化交流等于一體的區域性黨群服務圈,為周邊6個居民小區、5000余名居民提供常態化、便利化服務,布局建設“一站式”服務大廳、燈塔書屋、信用積分超市、愛心理發室等12大功能區,累計開展幫辦代辦、愛心助學、圖書捐贈、愛心義剪等志愿服務活動150余次。
打造特色場館,傳承文化魅力。建設融合“惠民興國、黨建興國、公益興國、科技興國和文化興國”五大主題的黨群服務站場館,積極組織轄區青少年到興國科技館開展主題活動,年服務青少年達1500余人次,有效激發了青少年對科學技術的興趣和探索精神。深入挖掘割絨鞋墊、獨桿轎等30余項非遺展品陳列民俗文化館,并配套剪紙、書畫等體驗工坊,成為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新地標”,讓居民能夠近距離感受本土文化的獨特魅力。
多元培育
打造青少年培養“賦能站”
暖心課堂護航成長。利用親子閱讀區、創意美術室等功能區域,聯合知鄰社工開設“暖心課堂”,通過文化課堂、科普體驗、安全宣講等形式,為未成年人打造了一個“家門口的成長樂園”,累計服務社區青少年900余人次,覆蓋50余戶社區青少年家庭。
實踐活動提素養。積極開展“一勺米公益”“公益市集”等活動20余場,覆蓋群眾2000余人次。推出“科普實驗課堂”等特色項目,聯合高校開展“科技小課堂”,著力培養青少年的創新思維。非遺工坊定期舉辦剪紙、宮燈等體驗活動,吸引眾多青少年主動參與文化傳承,激發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綠色閱讀潤青苗。依托城市書房,持續開展“護苗·綠書簽”主題活動,通過組織青少年觀看視頻、共讀繪本、制作綠書簽等形式,有效增強未成年人自覺抵制非法出版物和有害信息的意識。同時,通過電子閱覽室、掃碼閱讀等智慧化服務,每年接待讀者3000余人次,全力打造“書香社區”新名片。
晚晴增色
構筑銀齡樂活“幸福園”
依托工作室平臺,匯聚五老力量。以街道離退休干部黨支部為依托,在社區建立邵明思工作室,將一大批老黨員、老干部、老專家、老戰士、老模范吸納到工作室中來。組織老黨員講述革命歷史,年均舉辦紅色教育活動100余場次。通過“習語飛花令”“猜紅歌聽故事”等互動環節,讓理論學習變得更加生動有趣、貼近實際,使紅色教育深入人心。
堅持民俗賦能,筑牢和諧根基。社區以“傳統節慶+情感聯結”為主線,構建節慶有溫度、鄰里有互動的社區融合體系,推動民俗活動精準凝聚鄰里情誼。以傳統節日為載體,年均開展“春節寫春聯送福”“端午包粽子送安康”“社區運動會”“非遺工坊”等特色活動40余場。
善用特長賦能,打造文化養老。社區以“銀發特長+文化傳承”為主線,構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的銀齡服務體系,為老年居民提供學演平臺,依托棋牌室、舞蹈室、圖書室等活動室,充分發掘老黨員、老干部文化、曲藝特長,年均開設剪紙、戲曲、書法、麻將等特色活動50余場。
(https://iapp.yilan-app.com/share/b3Nwcy0yMDktMzk5OTg5MDY.html?cversion=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