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棗莊市市中區西王莊鎮發揮譚家河流域輻射帶動作用,規劃發展譚家河鄉村振興示范片區,通過探索實施“搭建四個平臺”“創新三種模式”“用活兩個結合”“四三二”工作總路徑,努力實現“人、財、地”要素集成,促進、景治一體化發展,聚力打造區域鄉村振興示范片區。
一、搭建四個平臺,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與推進“頭雁工程”相結合,培育人才資源。一是圍繞強“頭雁”,搭建干部能力提升平臺。由各類鄉賢組成鄉村振興治村顧問團,對村組工作問診把脈,促干部成長。開展黨建品牌創建,通過百千工程建設、雁陣型村居建設等重點工作落實,讓村干部在干中學、學中干,不斷提升干部干事創業能力。二是圍繞引“歸雁”,搭建人才作用發揮平臺。全面貫徹落實棗莊“榴棗歸鄉”等人才新政,成立西王莊鎮青年人才協會,借力省級化工園區平臺優勢,充分吸引在外優秀人才,不斷促進西王莊鎮發展。三是圍繞育“鴻雁”,搭建新農人培養成長平臺。組織全鎮280余名村民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培育農村農業發展的“土專家”“田秀才”。利用每月“我為群眾辦實事”志愿服務活動,由農村種養能手等“鴻雁人才”,對群眾進行種養加工、電子商務等技能培訓,吸引、凝聚、培育更多的職業新農人,形成鴻雁人才雁陣效應。
二、創新三種模式,為鄉村振興提供產業支撐。以產業發展為中心,讓村民富起來。一是龍頭企業帶動產業轉型。依托西王莊鎮沃農產業園等項目,橫溝等7個村組大力發展訂單式圣女果、種植,2023年種植圣女果500余畝,直接帶動680戶村民參與,旺達農業聯合社依托魯南巨大的水果需求,整合片區1.2萬畝圣女果種植,直接帶動360戶村民實現產業調整,優化了種植結構。二是“四雁人才”引領產業融合。依托“四雁”工程建設和鄉村振興合伙人政策落實,西王莊鎮充分吸引“歸雁”人才、返鄉大學生付國等返鄉創業,創辦山東富源農機專業合作社等項目,在促進農村農機專業化基礎上,進一步強鏈延鏈補鏈,實現農業新六產不斷融合,“雁陣”效應明顯。三是產景一體豐富鄉村業態。借助譚家河濕地公園3A級,溫泉小鎮4A級旅游景區平臺優勢,打造總面積9.1平方公里的譚家河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圍繞“產業引領、創新發展,生態宜居、和美鄉村,鄉風文明、強村富民”的創建思路,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實施,打造“一帶三園十個和美鄉村”,有效帶動近郊游等產業發展。
三、用活兩個結合,為鄉村振興提供組織保障。強化組織帶動能力,在村莊建設和基層治理上持續發力。一是結合“百千工程”建設,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組團謀劃村莊整體發展思路,借力上級專項資金、自籌資金,對片區集中進行全面提升,累計拆除私搭亂建128處,鋪設停車位117個,建設口袋公園等節點8處,修整墻體2300余米,栽植綠化苗木7800余株,環境的提升改善,為鄉村振興提供基礎平臺。二是結合改革創新,推進基層社會治理。持續組織發動群眾參與創新,片區內通過“村民日”活動,組織2萬人次參與村民大會,干部大走訪群眾3萬人次,進一步凝聚發展合力。深化實施“誠信超市”等社會治理新模式,通過“積分制”的系統布局,打通基層治理最后一公里,為鄉村振興注入發展動力。(通訊員:王瓊)
(https://mp.weixin.qq.com/s/SN8iJR-lUfd7z69wBS3XOg)